怎么样才能预防夏季中暑?
8种人易中暑 和普通人相比,一些身体素质较差或有其他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中暑问题,所以在炎热的天气里自己和家人就更要注意。 老年人由于皮肤汗腺萎缩和循环系统功能衰退,肌体散热不畅。 孕产妇因为怀孕或产后体力消耗大,身体虚弱,如果逗留在通风不良、温度较高的室内,就容易中暑。 婴幼儿的各系统发育不够完善,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又比较多,对散热不利。 炎热天气会使心血管病患者的交感神经兴奋,加重心血管的负荷。尤其是心脏功能不全的,他们体内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而积蓄,所以容易中暑。糖尿病患者的机体对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反应迟钝,虽然热量已经积蓄在体内,但病人的自觉症状却出现得较晚,易引起中暑。 患一些感染性疾病的患者,因为细菌或病毒性感染可以使人体产生内源性致热原,让机体产热加速。炎症还能使机体释放出一些物质,使血管痉挛收缩,更不利于散热而容易中暑。 营养不良的人因为营养素的缺乏使血压下降,反射性地引起血管的收缩。他们还容易反复腹泻,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而中暑。 服用抗组织胺药、抗胆碱药、安眠药等的人也会产生血管收缩,使体温调节...
“怎么样才能预防夏季中暑?” 的相关文章
中暑到底什么症状?
中暑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 在高温环境下进行剧烈运动大量出汗,活动停止后常发生肌肉痉挛,主要累及骨骼肌,持续约数分钟后缓解,无明显体温升高。肌肉痉挛可能与严重体钠缺失(大量出汗和饮用低张液体)和过度通气有关。热痉挛也可为热射病的早期表现。 热衰竭 常发生于老年人、儿童和慢性疾病患者。严重热应激时,由于体液和体钠丢失过多引起循环容量不足所致。表现为多汗、疲乏、无力、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和肌痉挛,可有明显脱水征: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或晕厥。体温轻度升高,无明显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表现。根据病情轻重不同,检查...
什么是“情绪中暑”?
西南医院神经内科医生胡俊介绍,正常人中约有16%的人在夏季会发生“情绪中暑”,尤其是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的时候。都市白领、工薪阶层及办公室人群是较容易发生“情绪中暑”的人,这一部分人平时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大,长期处在相对紧张的情绪状态,就很容易受到炎热天气的诱发,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此外,还有两种人也容易中招“情绪中暑”,一种是平时就情绪易波动、心理调节能力较差的年轻人;一种是心思细腻能“装事儿”却又不善于沟通和表达的性格内向的人。
案例
原本一直是父母眼中的乖乖女,但对父母整日焦急的唠叨,29岁...
中暑和感冒有什么关系么?
中暑和暑湿感冒都是夏季常患疾病,两种疾病在症状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人们往往分辨不清,容易造成用药不当,延误治疗。 中暑与暑湿感冒的区别
1、病的性质。暑湿感冒属感冒范畴,它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如发热、微恶寒、鼻塞、流涕(或咳嗽)等,而中暑虽有发热(比感冒发热重),但没有恶寒、鼻塞、流涕之类的感冒症状,这是与感冒的根本区别。
2、发病诱因。中暑发病环境诱因较明显,即多在高温环境下劳作时发生;而暑湿感冒和感受风寒与暑湿有关,外界诱因并不明显。
3、病情发展。暑湿感冒一般都病程缠绵,大多需数日治疗而痊愈;中暑则发病较...
夏天应该怎么样才能不中暑?
★出行躲避烈日 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
中暑了不能吃什么 要具体的,20个
不能大量饮水,不能食用大量生冷瓜果,不能吃大量油腻食物,不能单纯进补。尽量用自然方式降温,空气流动的地方,阴凉的地方。食物以清淡为主,减少或不吃刺激性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