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咳嗽、痰、哮喘 心口闷,气喘不过来吃什么药?有没好的方法可以治疗?




尽管哮喘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均未完全阐明,但目前的治疗方法,只要能够规范地长期治疗,绝大多数患者能够使哮喘症状能得到理想的控制,减少复发乃至不发作,与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和学习。为使哮喘诊断治疗工作规范化,1994年在美国国立卫生院心肺血液研究所与世界卫生组织的共同努力下,共有17个国家的301多位专家组成小组,制定了关于哮喘管理和预防的全球策略(GINA)。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也于1993年和1997年议定和修订了中国的哮喘防治指南,促进了防治水平的提高。  一、成功的哮喘治疗的目标:  1、尽可能控制症状,包括夜间症状。  2、改善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  3、使肺功能接近最佳状态。  4、预防发作及加剧。  5、提高自我认识和处理急性加重的能力,减少急诊或住院。  6、避免影响其它医疗问题。  7、避免了药物的副作用。  8、预防哮喘引起死亡。  上述治疗的目标的意义在于强调:①应该积极地治疗,争取完全控制症状。②保护和维持尽可能正常的肺功能。③避免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关键是有合理的治疗方案和坚...

“咳嗽、痰、哮喘 心口闷,气喘不过来吃什么药?有没好的方法可以治疗?” 的相关文章

慢性气管炎和哮喘有关系吗?哮喘是有规律地出现还是只是偶尔发作



慢性支气管哮喘症状 作者:南京解放军454医院 慢性支气管哮喘症状?慢性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病因复杂的慢性气道炎症性呼吸道疾病,其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和支气管痉挛,临床症状上表现为喘息、咳嗽、气短和胸闷等,往往有哮喘病多年反复发作的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是诊断、预防和治疗支气管哮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也是临床上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和制订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专家解析】慢性支气管哮喘症状 1、症状:哮喘表现为发作性喘息、咳嗽、胸闷及呼吸困难。支气管哮喘症状的特点是可逆性,即经治疗后可在较短时间内缓解,部分自然缓解,当然,少部分不缓解而...

如何治疗哮喘?



怎样才能正确的预防和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常年咳、痰、喘、咽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呼吸系统疾病,引发疾病的原因包括内、外因素,呼吸道是人体永远敞开的门户,通常情况下,面对外界环境污染及致病微生物的侵袭大多数人有一定的抵抗力,但免疫力低下的人抗病能力降低,就会出现呼吸系统疾病。研究表明,免疫力低下是导致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内在根本缺陷。
  对呼吸系统疾病一般采用抗生素治疗。随着疾病复发及严重,人们使用抗生素也逐渐升级,并产生抗药性,长期使用这些药物无疑会加重肝肾负担,产生副作用。现代医学表明免疫疗法将成为治...

有没有中药治疗哮喘的配方,急需



参苓粥 [组 成] 党参30g,茯苓30g,生姜5g,粳米120go [用 法] 将党参、生姜切薄片,茯苓捣碎泡半小时,取药汁两次,用粳米同煮粥,一年四季常服。 [功 效] 补肺益气,固表止哮。 [主 治] 哮喘缓解期,肺气亏虚者。 杏仁猪肺粥 [组 成] 杏仁10克,猪肺90克,粳米60克。 [用 法] 制作将杏仁去皮尖,洗净。猪肺洗净,切块,放人锅内出水后,再用清水漂洗净。将洗净的粳米与杏仁、猪肺—起放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文火煮成稀粥,调味即可。随量食用。 [功 效] 宣肺降气,化痰止咳。 [适应证] 哮喘属于痰饮内盛...

儿童哮喘怎麽办



哮喘多属本虚标实之证,缓解期以正虚为主,多表现为肺、脾、肾不足的征象,宜扶正气,可用补肺、健脾、益肾之法。发作期以邪实为主,痰瘀为患,肺失宣降,且有寒热之别,宜攻邪为急,可用化痰通瘀、降气平喘的方法。   2.1 发作期:王氏等重视化痰药的应用,拟基础方(石菖蒲、半夏、杏仁、白前各9 g,炙甘草、蝉衣各6 g),并辨证加减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206例,结果痊愈69例,临床控制72例,总有效率为92.3%[5]。张氏用平喘验方(麻黄、杏仁、地龙、全蝎、川芎)加味,根据痰热、寒饮、痰湿、肺脾气虚等兼证的不同,分别配以清化痰热、...

宝宝不到一岁就患了哮喘,免疫力底一感冒就复发,对药物已有了耐药性,不知还有什么好点的办法治疗?(名医.中药处方.有效偏方都行)



不同的疾病相同的忠告:提高免疫是正道!
许多慢性感染性疾病,为什么会反复发作,久治不愈?反复感冒、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性鼻炎、咽炎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平时只注重抗菌、消炎、止咳、平喘等对症治疗,只是起到了暂时的缓解的作用,没有从根本治理,导致很多患者发展为肺气肿、肺心病,甚至威胁生命。现代医学证明,只有通过增强呼吸道的免疫力防御功能,才能解决整个呼吸系统的根本问题。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乃至发生疾病是由于人体内外两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这就是常说的那句名言“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人们也常说“内有虚火,外感风寒”。...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