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122句中医妙语



中医妙语122句
1、疔疮先出血,内毒以寒泻.2、眩晕者无痰不作,消渴者无火不生.3、肥人眩晕少气多痰,瘦人眩晕少血多火.4、通则不痛,痛则不通.5、痢无补法。6、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7、养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8、疹是太阴风热。9、癍是阳明火毒。10、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11、巅顶之上,唯风可到。12、温病凭脉伤寒凭症。13、其在皮者,汗而发之。14、初病在经,久病在络。15、不懂何经何络,开口动手便错。16、金水相生,子盗母气。17、邪之所凑,其气必虚。18、亢则害,承乃制。19、暴聋属实,久聋属虚。20、欲求南风,先开北窗。21、肠痈下不厌早,肠癖补不厌迟.22、上焦如羽,非轻不举.23、无水舟停,增水行舟。24、风为百病之长,头为诸阳之会。24、阳虚则外寒,阴盛则内寒。25、人身不过表里,气血不过虚实。26、通邪三法汗、吐、下。27、寒淫于内,治宜甘热。28、热淫于内,治宜咸寒。29、面肿为风,脚肿为水。30、导龙入海,引火归渊(源)。31、苔黄腻热在肝胆,苔黄燥热在脾胃。32、月满勿补,月亏...

“122句中医妙语” 的相关文章

中医虚与实的定义



在中医里有虚实之辩。虚实两纲,主要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大凡机体功能衰退、低下和不足,或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缺损所引起的一类证候,均称为虚证;凡邪气较盛而正虚不明显的病证,均可称为实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即是虚实定义的本源。 虚证,多见于久病、重病之后,或素体虚弱,后天失调,从而导致正气不足,出现脏腑、气血、阴阳等亏损的证候。其症状为:精神萎靡、面色苍白、身倦乏力、形寒肢冷、气短,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以及大便溏泄、小便频数或不禁、舌淡少苔、脉细弱等。其病因病机...

中医如何养胃,治胃病



生姜红糖水,按摩 上中下三脘  建里神阙少吃油炸食物:因为这类食物不容易消化,会加重消化道负担,多吃会引起消化不良,还会使血脂增高,对健康不利。 2.少吃腌制食物:这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盐分及某些可致癌物,不宜多吃。 3.少吃生冷食物刺激性食物:生冷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对消化道黏膜具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腹泻或消化道炎症。 4.规律饮食:研究表明,有规律地进餐,定时定量,可形成条件反射,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更利于消化。 5.定时定量:要做到每餐食量适度,每日3餐定时,到了规定...

古代中医的经脉是谁发明的呢?



古代中医的经脉是谁发明的呢? 在中国古代的传统科学中,惟一未被现代科学所取代的是中医学;在世界各国和各民族的传统医学中,延续时间最长、发展最为充分的也是中医学,而且,这门古老的科学至今仍显现出强劲的生命力,继续在发展和前进,并越来越受到世界医学界乃至科学界的重视。之所以能如此,就在于中医学有自己独立的、完整的理论体系,有自己独特的、行之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经络学说就是中国医学理论体系中重要的基础理论之一。20世纪90年代初,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经络研究组组长兼北京经络研究中心主任祝总骧教授经过20年的潜心研究和科...

中医如何通过把脉知道健康状况?



中医脉学是比较复杂而主观的问题1、现在临床把脉多取寸口脉,即把双手桡动脉,分寸、关、尺,医生三只手指并排把于脉上,食指近腕端为寸,中指为关,拇指为尺。寸口脉属手太阴肺经,肺朝百脉,故身体各个部位的状况都可通过经络反应到寸口脉上。2、分候:历代分候不甚一致,而普遍公认的为左手脉候左半身状况,右手脉候右半身状况;寸脉候上焦(约为膈上),关脉候中焦(约膈下至肚脐),尺脉候下焦(约为脐下);左寸候心,左关候肝,左尺候肾,右寸候肺,右关候脾,右尺候肾(尺部亦有左候肾,右候命门之说)。3、浮中沉:把脉时手轻按(举)为浮,中取为中,重按...

中医食疗手脚冰冷



多吃含烟碱酸的食物   烟碱酸对于稳定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很有帮助,也可改善神经紧张、紧张性腹泻、皮肤炎,更可扩张末梢血管,改善手脚冰冷,如果大量服用,还会脸部通红、发烫呢   Tips 1-烟碱酸在哪里   烟碱酸在动物肝脏、蛋、牛奶、起士、糙米、全麦制品、芝麻、香菇、花生、绿豆、咖啡中,含量都很丰富。   Tips 2-维他命B群可帮助合成烟碱酸   维生素B1、B2、B6能帮助烟碱酸的合成,想促进末梢血管扩张,每天可补充30-60mg的维他命B群。   .攻略4:多吃坚果.胡萝卜   可藉由日常食补法,让身体暖一暖,如...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