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肝炎的传播方式




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1)经血传播:如输入全血、血浆、血清或其它血制品,通过血源性注射传播。(2)胎源型传播: 如孕妇带病毒者通过产道对新生儿垂直传播;妊娠晚期发生肝炎的孕妇对胎儿感染等。(3) 医源性传播:如医疗器械北乙肝病毒污染后消毒不彻底或处理不当,可引起传播;用1个注射器对几个人预防注射时也是医源性传播的途径之一;血源透析患者是乙型肝炎传播的对象。(4)性接触传播:近年国外报道对性滥交、同性恋和异型恋的观察肯定:乙型肝炎的性传播是性伙伴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也包括家庭夫妻间的传播。(5) 昆虫叮咬传播:在热带、亚热带的蚊虫以及吸血昆虫,可能对乙型肝炎传播起一定作用。(6)生活密切接触传播:与乙型肝炎患者或病毒携带者长期密切接触,唾液、尿、血液、胆及乳汁,均可污染器具、物品,经破损皮肤、粘膜而传播乙型肝炎。




肝炎有甲乙丙丁戊等多种,其中甲肝主要是消化道传播,其他主要是血液传播

“肝炎的传播方式” 的相关文章

怎样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以及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怎样一种疾病



丙肝治疗最主要的是抗病毒治疗。目前抗病毒药物只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如拉米夫定等。病毒性肝炎有甲、乙、丙、丁、戊五型,甲肝和戊肝主要是急性感染,乙丙丁主要是慢性。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要抗病毒治疗,其他急性病毒性肝炎不主张抗病毒治疗,因为可以降低转为慢性的概率。丙肝比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概率更大。

甲型肝炎的病毒存在于什么啊?



甲型肝炎(简称甲肝)是由甲肝病毒(HAV)引起的一种病毒性肝炎,主要是经粪口传播途径感染,即由病人的潜伏期或急性期粪便、血液中的甲肝病毒污染水源、食物、用具及生活密切接触经口进入胃肠道而传播。甲肝病毒对各种外界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而能长期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通过各种污染物品(手、日常用品、衣物、被单等)以及水和食物传播,也可经苍蝇携带而传播。   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检查。
...

如何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更有效果?



要治疗甲型病毒性肝炎,建议看下以下这些关于预防甲型病毒性肝炎的资料: 1.控制传染源 急性患者应按消化道隔离至病后3周。托幼机构的患者须隔离至肝功正常,病原学标志阴性。患者的粪便及排泄物应严格消毒,对生产经营食品人员应定期查体。 2.切断传播途径 搞好环境卫生,加强水源及粪便管理,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食半熟的水产品等。 3.保护易感人群 丙种球蛋白制剂含有较高效价的抗-HAV,在接触患者后7~14天内注射能有效地预防。甲型肝炎疫苗具有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产生能防止及中止感染的中和抗体,反应轻,安全性好。史克与默克灭活疫苗也...

小儿黄疸肝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小儿急性肝炎多为黄疸型,一般发病较急,常因为发生全身症状或消化道症状而就诊。临床上通常分三期:黄疸前期:病程较短,伴有发热者占67%,其中中等度发热者占46%,部分病例出现高热,发热持续时间多为1-3天,少数可达1周。有以鼻堵、流涕、咳嗽、咽充血等呼吸道症状为前驱期表现而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者。消化道症状可见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厌食油腻等。 婴儿常伴腹泻,可能与胆汁中胆酸总量减少、消化功能减溺有关。半数病例伴有腹痛,但疼痛部位并非肝区,故易被诊断为肠痉挛或肠蛔虫症。 黄疸期:患儿体温往往已有所下降,巩膜和...

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就是丙肝吗检查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是不是就是丙肝啊!



这个是不一定的,一般有三种情况可能出现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1)病人如果曾经感染过丙肝病毒,其抗体可能仍是阳性,但是HCV-RNA阴性,转氨酶等指标均是正常。这时的指标阴性只能说明其感染过丙肝病毒,但是已经痊愈。(2)丙肝病毒抗体阳性,同时HCV-RNA 阳性,以及肝功能异常等,依据这些指标可以判断病人患有丙肝。(3)患有自身免疫性肝炎的病人,也可能出现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此时就不能单纯根据丙肝抗体阳性来说明病人患有丙肝,可以进一步检查病人免疫系统的有关指标。因此,不能单纯的通过一次的丙肝病毒抗体阳性来确定病人是否患有丙肝,...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