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患黄疸肝炎要注意什么?




常识新生儿黄疸是在新生儿时期出现皮、巩膜及黏膜黄染,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其病因特殊而复杂,严重者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常导致死亡和严重后遗症。 病因病理人们常常简单地把黄疸病看作就是皮肤发黄,其实这只说对了一半,皮肤发黄只是外表现象。正常人体血液里含有一定量的色素物质,叫做胆红素,如因生理和病理原因使血液里的胆红素增高,皮肤、眼白等处就会发黄。第一,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体内的胆红素约80%是由衰老的红细胞被破坏而形成的。如果红细胞破坏太多太快,胆红素激增,就会引起黄疸。母、子血型不合引起的溶血性黄疸就属于这一类,新生儿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而且进展很快,皮肤呈现金黄色。当血里的胆红素超过20毫克%时,胆红素就可能进入脑细胞,干扰脑细胞的正常活动和功能,引起核黄疸,威胁新生儿的生命。目前对严重黄疸虽已有了较好的治疗方法,但要取得理想的疗效,还必须在发生核黄疸前及时抢救。家长在观察黄疸程度时,应注意选择天然光线充足的地方,并反复多次察看有否加重。对黄疸进展迅速的新生儿要及时就医。第二,肝细胞摄取、结合和...

“患黄疸肝炎要注意什么?” 的相关文章

肝炎这种病能治好吗?肝炎患者应该多吃什么东西?



肝炎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现已知可分为甲、乙、丙、丁、戊五型。甲型肝炎主要经口传染;乙型肝炎则主要通过输入病者或带病毒者的血液或采用受污染的注射器、针头等而致病,但同样也可经口传染。丙肝也主要通过血液传播,尤其是输血和使用血制品。丁型肝炎与乙型肝炎病毒往往同时存在,可加重乙肝的病情。戊型肝炎的传播途径有水源、食物和个体之间密切接触三种,其中水源传播最为重要。      肝炎病人应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过性生活。      1、急性肝炎期,当谷丙转氨酶显著升高,全身乏力、黄疸等症状明显时,应该禁止性生活。      2、...

丙型肝炎病毒抗体(HCV抗体)不合格是怎么回事?



你的描述不够准确,是因为血液检查中,丙型肝炎病毒抗体阳性,导致血液不合格
 
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体是机体在抗原物质刺激下,由B细胞分化成的浆细胞所产生的、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反应的免疫球蛋白。
 
通俗的说,抗原是病原体产生的,抗体是保护身体的
 
HCV抗体呈阳性是HCV感染的标志,慢性丙肝患者也能够测到抗-HCV,但急、慢性感染者中抗-HCV有所不同。急性患者多为IgM型,慢性患者多为IgG型...

慢性肝炎治疗吗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等特点。分型如下: 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为急性病人和感染者,经消化道即粪—口传染。 2、乙型肝炎的传染源是急、慢肝炎患者的病毒携带者。传播途径主要有医源性、伤口感染和母婴垂直传播。 3、丙型肝炎主要通过输血、血制品及伤口感染。丁型肝炎的传播途径与乙型肝炎相同。 (一)临床表现: 1、急性肝炎,起病缓慢,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区胀痛、腹泻等。 2、慢性肝炎,病程超过一年,乏力、食欲不振、腹胀、肝区疼痛,蜘蛛痣、肝掌、肝脾肿大。 3、血中白细胞总数正...

肝炎早期症状都是什么表现



肝炎主要是指病毒性肝炎,乙肝就是传染性比较强的一种病,<石家庄解放军256肝病医院>肝病专家介绍说:早期发病症状主要有: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疼痛,黄疸、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肝掌、蜘蛛痔、毛细血管扩张或肝病面容等,肝炎一定要尽早治疗,不要让病情在发展恶化!




急性黄疸型肝炎症状



 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整个病程一般分为3个阶段,即黄疸前期、黄疸期和恢复期。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持续周期。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表现为起病急,食欲减退,厌油,乏力,上腹部不适,肝区隐痛,恶心,呕吐,部分病人畏寒发热,继而尿色加深,巩膜、皮肤等出现黄疸。病程约2~3个月。急性乙型肝炎约15%左右转变为慢性肝炎,其中约0.6%发生肝癌。丙型肝炎26~55%可转为慢性。戊型肝炎则约10%转为慢性肝炎,以迁延性居多。慢性活动性肝炎的预后较慢性迁延性肝炎为差。1、西医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一般可按急性肝炎治疗。但对黄疸较重,持续时间长...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