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关于中医的把脉



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张脉学,看下去就知道
了。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看,简单吧]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太简便了]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太直观了]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

“关于中医的把脉” 的相关文章

中医如何治疗ALM-M6



         临床辨治急性白血病时,首先要依其证候辨清虚实、轻重、缓急,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施治,常采用益气养阴以扶正补虚,活血解毒以驱邪,标本兼治可获良效。
 一、分型治疗               1、气阴两虚     ...

中医 十二经脉各穴位 有简易 记忆方法吗?



手太阴肺中焦生,下络大肠出贲门,上膈属肺从肺系,系横出腋臑中行。  肘臂寸口上鱼际,大指内侧爪甲根,支络还从腕后出,接次指属阳明经。  此经多气而少血。  是动则病喘与咳,肺胀膨膨缺盆痛,两手交瞀为臂厥。  所生病者为气嗽,喘渴烦心胸满结,臑臂之内前廉痛,小便频数掌中热。  气虚肩背痛而寒,气虚亦疼风汗出,欠伸少气不足息,遗矢无度溺色赤。  阳明之脉手大肠,次指内侧起商阳,循指上廉出合谷,两筋歧骨循臂肪。  入肘外廉循臑外,肩端前廉柱骨旁,从肩下入缺盆内,络肺下膈属大肠。  支从缺盆直上颈,环出人中交左右,斜贯颊前下齿当,...

中医有哪些别称?都是什么 怎么来的?



中医,即相对西医而言。在西方医学没有流入我国以前,中医基本不叫中医这个名字,而是有独特且内涵丰富的称谓。  岐黄 公元前26~22世纪时,黄帝是传说中原各族的共同领袖,姓姬号轩辕氏、有熊氏。岐伯,传说中的医家,黄帝的臣子。现存有我国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是《内经》,此书托黄帝与岐伯讨论医学,并以问答的形式而成,又称《黄帝内经》。后世称中医学的“岐黄”、“岐黄之术”,即源于此。  医中圣手 《孔子传》载:“于事无不通,谓之圣”,即无所不通。手,指专司或专情其事的人。医中圣手即是对医生精湛医术的高度称赞。  扁鹊卢医 《史记扁鹊仑...

中医的穴位是怎么来的



穴位:医学上指人体上可以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纤维经过的地方。也叫穴、穴道。穴位(acupressurepoints)究竟是什么 1882年,布里克斯发现人体表面存在温点和冷点而被誉为躯体感觉生理学的先驱。其实,早在二千多年以前,我们祖先就已经知道人体皮肤上有着许多特殊的感觉点。公元前五至一世纪写下的著名医典《黄帝内经》就已指出,“气穴所发,各有处名“,并记载了160个穴位名称。晋代皇甫谧编纂了我国现存针灸专科的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对人体340个穴位的名称、别名、位置和主治一一论述。迨至宋代,王惟一...

中医:为什么会出现母病及子、子盗母气?常见哪些脏腑?



五行生克异常关系包括五行相生的异常与五行相克的异常。 一、相生异常
五行相生异常而出现的变化,称为“母子相及”,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类。母子相及理论在中医学中所涉最多。
五行生克关系图
第一,母病及子
母病及子,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异常,影响至其子行,导致母子两行均异常的改变。母病及子较为常见的有两类:一是母行虚弱,累及子行,导致母子两行皆虚弱,即所谓“母能令子虚”。如水虚不能滋木,引起木行亦不足,以致水竭木枯,母子俱衰。临床上常见的肾精亏虚,精不化血,引起肝血不足,终致肝肾阴虚的病变,即是此类。二是母行过亢,引...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