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的精神疾病,是如何表述的,如何治疗的?
[诊断分型]
1. 肝郁火旺型:(多见于狂躁型,青春型)其症:躁动易怒,数日不眠,打人毁物,发作无时,裸体狂奔,面红目直,脉弦数有力,舌红苔黄或灰黑而燥。
2. 血虚痰火型:(多见于幻觉妄想型,单纯型,忧郁型,久病型)其症:幻听,幻视,幻嗅,疑心有人害他。故紧张恐惧,时而呆滞不语,时而窃笑或大笑,自责自罪,自言自语,有时终日卧床不起,情绪低落,行为退缩,表情淡漠,神呆目直, 答非所问,脉沉细弱,时而细数,舌质淡,舌尖红,苔黄或腻。
3. 阳明实热型: (多见于妄想型,狂躁型等)其症:躁动不安,日夜不眠,语无伦次,或蹬高而歌等,大便秘结,数日不解,口干渴,喜冷饮,头胀痛,乱跑或踱步不停,哭笑无常,时而喃喃自语,面赤红,脉洪数有力,舌质绛或尖 红,苔黄厚或灰黑,干裂少津 .
4. 虚寒型: (多见于木僵型,懒散型)其症:少语,面无表情,终日卧床,少食,对外界漠不关心,脉沉细而缓或迟,舌质淡,苔白厚或腻。
以上四型,只是概述,实归两大类别:
1〉狂证,狂躁暴烈,俗称“武痴”其病...
“中医的精神疾病,是如何表述的,如何治疗的?” 的相关文章
中医和西医对前列腺的看法有何不同。
中医和西医对前列腺的看法有何不同。中医没有前列腺这个器官!
中医的前列腺其实是包含的肾的概念里!
肾虚(肾亏)是中医理论前列腺病变是西医理论!中医里就没有前列腺这个脏器!但是这两者在很多时候是相通的!
中医肾虚(肾亏)会有,尿急、尿频,尿等待,腰痛,阳痿早泄,乏力!西医:尿急、尿频,尿等待、尿不尽,尿分叉这是泌尿系感染和前列腺病变泌尿系感染,前列腺发生炎症或者增生,会压迫前列腺导致前列腺液的缓慢溢出,前列腺液在流过尿道时就会有排尿感!其实,就是异物感!就像眼睛近沙子会流泪一样。所以,开始尿频,尿急,尿不尽溢出的液体在尿道内...
寻求一个中医处方···
音系一个症状,凡是声音斯哑,甚则不能发声,是为失音。关于失音,《内经》中指出有外感、内伤两种 病同的情况,一是外感,如《灵枢忧恚无言篇》说:“人卒然无音者,寒气客于厌,则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合不致,故无音”,《素问气交变大论》说“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癔”。二是脏气内伤,《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到:“五邪所乱……搏邪则为癔”。所谓不者,五脏之阴也。手少阴心脉上走喉咙系舌本,手太阴肺经之脉循喉咙,走太阴脾脉上行结于咽、连舌本、散舌下,足近代阴肝脉循喉咙之后,上入亢页颡而络入舌本,足少阴肾脉循喉咙系舌本,古皆主失音...
中医在某种情况下会通过肚脐给药,请问肚脐内部又连接着那些器官?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神阙穴是胎儿生前从母体获取营养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直接相连,药物易于通过脐部,进入细胞间质迅速布于血液中,而且它内联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宫、皮肉筋,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
中药敷肚脐适用范围很广,内科、妇科、儿科、男科等多种疾病均能使用。比如,可用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神经性呕吐、呃逆、肠易激综合征等。五更泻:可选用补骨脂、附子、肉豆蔻、五味子等药材混合,研成细末,用醋调成糊状,...
介绍一下中医的起源及其发展
清代名医陈修园,在《医学三字经》中,一开头就指出:“医之始,本岐黄”。就是说,中国医学起源于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黄帝。 5000年前的黄帝,是“人文初祖”。黄帝时代的生活条件还非常原始,人类经常遭受野兽的袭击而负伤,黄帝为无法医治部落子民的伤痛而经常忧心忡忡。在一次狩猎中,黄帝用弓箭射伤了老虎的背部,老虎仓皇逃跑,大家都以为老虎必死。可是,后来人们偷偷瞥见那只受伤的老虎吃了许多长叶草,伤口痊愈如初了。人们把这个消息报告了黄帝,黄帝很兴奋地说:“看来,野兽有时比人还聪明。它们受伤后,知道吃草治伤,我...
中医中,湿浊、积滞是什么意思、
湿浊和积滞主要表示的是这2类的病邪~通过外在表现可以知道是否有湿浊和积滞~湿浊,即湿气。因湿性重浊粘腻,每于病位停留滞着,阻碍阳气的活动,因此可以见表现为神疲乏力,关节屈伸不利,大便烂,小便浊,舌苔厚腻滑,舌胖大有齿痕~积滞属于西医学慢性消化功能紊乱,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部胀满,大便不调等。因为按照中医的说法,导致积滞的原因有脾胃损伤和脾胃虚弱两种;另一方面,气虚按中医术语来讲,包括元气、宗气、卫气的虚损,以及气的推动、温煦、防御、固摄和气化功能的减退,从而导致机体的某些功能活动低下或衰退,抗病能力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