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阴阳两虚的人临床上都什么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中医阴阳两虚的人临床上都什么
脾肾阳虚,气血两亏。黄帝内经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乃生命之源,血乃生命之根,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气血虚亏百病皆生。人体的正常运行,其实就是靠气来推动血液的运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体是气血双行。什么是血?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人体的血,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吃饭,然后透过脾把他们转化为精气血。营气和津液,都来自所摄入的饮食物经脾和胃的消化吸收而生成的水谷精微,所以说脾和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血液的生成过程,要通过营气和肺的作用,方能化生为血。营气和津液,都是生成血的主要物质基础。由于营气和津液都来源于水谷精微,所以饮食营养和优劣和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影响着血液的化生。饮食营养的长期摄入不足,或脾胃运化功能的长期失调,均可导致血液的生成不足,而形成血虚的病理变化。血,...
“中医阴阳两虚的人临床上都什么表现” 的相关文章
请问中医,肾虚如何辨别,怎么治疗
虚是通过中医辨证证明的,而仪器检查不出。如果确认为肾虚, 可为为阴虚和阳虚 另外,病人若可巧用食疗,治疗效果将更佳。以下介绍几个补肾食疗: 芝麻粥 芝麻50克、白米100克、蜜糖50克,清水1公斤。煮好后加入蜜糖即可。此粥能补益肝肾、润肠通便和乌须发,更有美颜作用。 核桃粥 核桃50克、白米100克、冰糖100克、清水1公斤。核桃去壳切成小丁,煮米开花时入冰糖、核桃丁煮成粥。 长寿粥 芡实400克、药仁400克、山药1500克,糯米500克、人参150克、茯苓150克、莲子250克、白糖适量。将药仁晒...
中医里望闻问切是怎么望的?
分为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总体望诊是观察全身神、色、形、态,分部望诊则通过局部的变化征象了解相关的病变。临床上,总体望诊和分部望诊无严格区分。在具体步骤上,可先行总体望诊,再有序地进行分部望诊。 望诊,即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全身局部的一切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观察以了解疾病情况的诊察方法。望诊应在充足的光线下进行,以自然光线为佳。 望神以目光、面部表情和精神意识活动为重点,是判断临床预后、生命活动的重要环节。(见望神)一般分为“有神”、“无神”和“假神”三种。 1、有神(得神)病人目光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清晰,反映灵敏...
偏头疼中医怎么治!
针灸治疗偏头痛的方法 1、毫针刺 体针针灸应用于偏头痛的预防与治疗在临床上很多见,于氏用一组基本穴处方:百会、率谷、头维、风池、太阳、阿是穴;再按临床表现将偏头痛分成4种证型进行配穴治疗,肝阳上亢型:基本穴处方加悬颅、颔厌、阳陵泉、行间、内庭;痰浊上扰型:基本穴处方加上星、丰隆、阴陵泉、中脘,有热象加外关、曲池;肝肾阴虚:基本穴处方加肾俞、三阴交、太溪;气滞血瘀型:基本穴处方加血海、三阴交、太冲、膈俞。常规针刺,留针30min,其间停提插捻转手法,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36例,总有效率91.7%。杨氏以腹针配合辨证取穴,...
中医是如何产生的?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西汉时期,开始用阴阳五行解释人体生理,出现了“医工”,金针,铜钥匙等。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他已经对“八纲”(阴阳、表里、虚实、寒热)有所认识,总结了“八法”。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还创立了健身体操“五禽戏”。唐代孙思邈总结前人的理论并总结经验,收集5000多个药方,并采用辨证治疗,因医德最高,被人尊为“药王”。唐朝以后,中国医学理论和著作大量外传到高丽、日本、中...
我想知道中医和西医的理论!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指中国传统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在研究方法上,以整体观相似观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依据,具有朴素的系统论、控制论,分形论和信息论内容。 中医一般指中国以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中国其他传统医学,如藏医、蒙医、苗医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