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头痛的中医疗法
中医辨证分型认为风邪入脑型头痛者,头一侧痛甚,或左或右,呈跳痛、掣痛,经年不愈,每因冒风受寒或情绪不畅而诱发;舌苔薄白,脉弦或紧。治拟疏风活血止痛,方用川芎茶调散,其中川芎30克,细辛3克,白芷12克,防风12克,荆芥12克,羌活10克,薄荷5克,全蝎 6克,僵蚕6克。 瘀阻脑络型头痛多在一侧,头痛时作时止,痛有定处,或痛如针刺,或剧痛似裂,或青筋现露,本型多见于壮年妇女,经行滞涩量少,且挟瘀块,或经行头痛加重;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或细涩。治拟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其中川芎30克,桃仁15克,红花15克,赤芍15克,柴胡10克,牛膝15克,生地15克,桔梗3克,当归20克,枳壳6克,甘草3克。 肝经风火型头痛多在一侧胀痛,额部尤甚,太阳穴筋脉隆起跳痛,甚则全头胀痛欲裂,或因火邪上冲则头痛,常因精神紧张而诱发,面红目赤,畏光羞明,烦躁易怒,恶心呕吐,口苦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治以清肝熄风,方用胆菊饮,其中龙胆草15克,菊花12克,天麻 12克,川芎20克,白芷12克,夏枯草30克,钩藤30克,地...
“神经性头痛的中医疗法” 的相关文章
故代与现代中医单位如何换算
钱”换算为“克”,人们普遍采用的换算方式是500g(1斤)÷16(旧制十六两为一斤)÷10(旧制十钱为一两)=3.125g(1钱),一些中医院校教材中也是这样的,实际上,这个换算方法也是有纰漏的。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还应特别指出,1929年和1959年的改制中,均将中药计量作为例外对待,仍袭旧制不变。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 16÷10,1钱约等于3.72克。一两=10...
明朝辉煌:中医提出用脑思考
1:明朝海军每年都会进行夏巡与冬巡,每一次都会有上千艘巨型战舰巡游黄渤海以及南海海域!清朝没有海军!
2:郑和船队的宝船长44丈宽18丈(是当时欧洲最大战舰的五倍长!)——清朝初期最大的船长十丈!100年后的清朝最大的船长七丈!
3:明朝海军从明英宗开始衰落,但是即便到了郑成功时期,他的炮船仍旧有——千斤弗朗机四十门——注意,仅仅是千斤弗朗机!但是,到了清朝,鸦片战争时期的清朝水师提督旗舰载炮量也仅仅八门!
4:郑和船队有巨舰200多艘,同时期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战舰才七十多艘!其他的一百二十多艘是商船改装的!宝船排水量据推测...
请问中医里的伤寒和温病有什么区别?
浅议伤寒与温病 自温病学从医林之中独树一帜以来,一直存在着“伤寒”与“温病”的争论。 伤寒与温病的区分取决于症状反应 明清时期,一些温病学家在没有搞清楚温病和伤寒区别的情况下,便主观认为“伤寒是伤于寒邪”,“温病是伤于温热之邪”。其实,中医辨证论治所说的证,是人体感受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后与人体正气相争所反应出的症状、证候来判断,而不依据感受的是什么外邪,因感受寒邪后,可反应出寒证,也可反应出热证;感受了热邪也可反应出寒证或热证。而温病学派特别注重病邪的作用,如吴又可在《温疫论》中指出:“疫者,感天地之厉气”,“此气...
一氧化碳重度中毒中医疗法
奉劝你最好别去找中医 赶紧送医院 治疗一氧化碳中毒后迟发性脑病: 症状:神经衰弱、精神异常、疯颠、痴呆、记忆丧失、不事劳动、震颤麻痹,抽风、发音含糊、吞咽困难、口角流涎、偏瘫、大小便失禁、四肢瘫痪等等。 方一:黄芪25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红花10克 熟地15克 山药15克 山萸肉15克 地龙10克 五味子10克 桑螵蛸9克 松节15克 石菖蒲10克 牛膝9克 白术9克 川断15克 浮萍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每付药煎2-3次...
在中医的角度上,怎样治疗便秘?
你可以喝决明子茶,番泻叶(最好不要长喝)多吃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比如芹菜便秘是由于人体内缺少纤维素和大量水分,致使胃肠蠕动失常,肠道中代谢物、细菌等有害物质不能及时排出,常可引起冠心病、高血压、哮喘、乏力、口苦、易怒等症状。列举便秘饮食疗法若干,供读者参考:(1)香蕉(1-2根),涂上蜂蜜,每日早晨空腹食用,然后喝温开水(200-300毫升)。(2)奶粉(60克)、咖啡(5克)与温开水(200毫升)一起搅拌后放在冰箱中保存,每日饮用1次。(3)决明子、肉苁蓉(各10克),炒熟研末,用沸水冲泡,如蜂蜜适量,代茶频饮。(4)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