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医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政府的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很好贯彻。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不姓“中”了。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中医后继乏人。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人,53年没有增长;同期西医医生为8.7万和157万人,增长17倍;现全国共有医务工作人员520万人,中医药工作人员约50万人,不足1/10。尤其可怕的是,许多中医基本上不会用中医思路看病,只会看化验单。中医后继乏人。 2.中医教育日益衰退。近些年中医教育严重西医化。语言上,外语要求不低,中文要求不高,古汉语训练缺乏,许多学生基本不看、也看不懂中医古籍;课程安排上,中西医课时几乎相等;西医理论学...
“关于中医” 的相关文章
三叉神经痛中医病名 ? ggsnv
药物治疗在三叉神经痛的初期治疗中起主要作用,用于患者发病初期或者症状较轻者,其机制在于抑制三叉神经内的异常兴奋传导。卡马西平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首选药,也是止痛效果最好的药,但仍有一定的副作用,使用 头痛宁特效贴 是没有副作用的,而且效果是相当的好的,可以试一试哟。rd
名称都一样,只是因为每个人的病情不一而用药不一罢了。
急!!!!关于中医的问题。。。
气机的种类:阴阳顺逆。
·经络的行走:十二经脉运行的方向,总的规律是:手三阴经,从胸部经手臂内侧走手,交手三阳经;手三阳经,从手经手臂外侧上头面,交足三阴经;足三阴经,从足经腿内侧到腑胸,交手三阴经。故总结十二经脉的行走方向和相互交接的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手三阳,从手走头;足三阳,从头走足;足三阳,从足走腑(胸)。 十二经脉循行的次序是,开始于手太阴肺经,终于足厥阴肝经,又由肝经上注于肺经,循环不止,周流全身,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正如《素问.举通论》所说:“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使机体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以维持各...
中医阴阳两虚的人临床上都什么表现
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中医阴阳两虚的人临床上都什么
脾肾阳虚,气血两亏。黄帝内经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乃生命之源,血乃生命之根,气血充盈则百病不生,气血虚亏百病皆生。人体的正常运行,其实就是靠气来推动血液的运行。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体是气血双行。什么是血?血,主要由营气和津液所组成。人体的血,是怎么来的呢?就是通过吃饭,然后透过脾把他...
中医中的月石是什么派什么用场?
名称:月石又名:硼砂、蓬沙常见物理性质:硼砂,四硼酸钠英文名称:borax;sodiumtetraborate【制法】矿砂挖出后,溶于沸水中,滤去杂质,滤液放冷后析出结晶,取出干燥。【性味归经】甘、咸,凉。【功能主治】清热,消痰,解毒,防腐。用于急性扁桃体炎,咽喉炎,口腔炎,齿龈炎,中耳炎,目赤肿痛,汗斑。【用法用量】外用适量,配合其他药物研粉搽敷患处。【注意】一般不作内服。【相对分子量或原子量】381.37【密度】1.69~1.72【毒性LD50(mg/kg)】 大鼠经口5660【溶解情况】 易溶于水。【用途...
全身发热,冒冷汗,中医何解,怎么治疗?
汗的成因有以下几点:1、内热:出汗是散热的方法,人体需要通过出汗清除体内湿热,这种情况要考虑如何帮助人体清除湿、热,减少出汗排热的需要。导致内热出汗的因素很多: 正常内热(小儿阳气旺盛,阳易加于阴而导致出汗,这是正常的出汗); 阴虚内热(小儿阳常胜阴,汗出较多,补阴不足,导致阴虚内热,或阴不足导致阳浮出汗,如睡后一个阶段汗多,因为人体突然停下,阳气尚未安定,阴不能立刻制阳,导致汗多。此时当滋阴潜阳) 虚证内热(阴虚、脾虚等导致身体运化滋润不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