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医的辩证论治!
一、中医病证分类来源 中医疾病的分类最早见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迄今已有2千多年的历史。随着中医学术的发展,中医对疾病的认识和分类逐渐深化。但由于诸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相对规范的疾病名称分类体系,以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医学术的发展。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要求,在其直接领导下,由全国中医医院信息管理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在大量调查中医学术理论文献和临床病案的基础上,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等文献,反复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以病、证并列的方式,进行分类、编码。并经全国有关专家、教授进行论证,提出修改意见,又通过全国部分中医医院临床验证。于1995年7月通过国家技术监督局国标函(95)154号文批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并要求1996年1月1日起在全国实施。 二、中医病证分类原则 中医理论体系和临床诊断要求在确定病名后,还需进一步确定证候。中医学的“病”是在病因作用和正虚邪凑的条件下,人体出现的具有一定发展规律的邪正交争,阴阳失调的全部演变过程。“证”则是病在演...
“怎样才能更好的进行中医的辩证论治!” 的相关文章
早上起口苦为什么?(中医)
胆为清净之府,喜宁谧而恶烦扰。邪在胆,或热,或湿,或痰,或郁之扰,胆失清宁而不谧,失其少阳柔和之性而壅郁,则呕苦、虚烦、惊悸、不寐,甚则善恐如人将捕之状。胆寄于肝,脏腑相联,经络相通,构成表里。胆汁来源于肝,若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到胆汁的正常排泄。反之,胆汁的排泄失常,又会影响到肝。故肝胆症候往往同时并见,如黄疽、胁痛、口苦、眩晕等。参考:小柴胡汤总结:半表半里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甘草、大枣主治:1.治伤寒中风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痞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2.或腹中痛,或下痛,或渴,或欬,或利,或悸,...
中医能祛斑吗?
能的,中药祛斑效果都那么好,那中医也能祛斑才对的。祛斑,我个人的建议是内服外用,你可以试一试维欧美的祛斑产品(中药制剂,她们有订购电话010-51282990,你也可以上网去查一下),我在给你介绍一些外用的:丝瓜晒干,研为细末,每晚用水调和后涂面,次晨用温水洗去。若用蜂蜜调涂,还可去面部皱纹。意见:这种方法有一定效果。丝瓜中含有多种维生素,有较强的漂白效果,尤其是磷、钙、铁的含量较丰富,还含有木糖胶和植物黏液等,这些物质对皮肤都有好处。长期使用,可使皮肤细腻白皙。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加蜂蜜后不宜过夜,20分钟后清洗。柠檬3...
慢性结肠 炎,那里有专治此病中医,谢谢!
可以试下这个.效果不错.推荐下
什么是结肠炎?是指由特定病因或不明病因引起结肠段炎症,在临床一般可分为急性结肠炎和慢性结肠炎两种。结肠炎患者常以腹泻、粘液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感为主要症状,而病程漫长,病情轻重不一,经常反复,结肠炎患者排便次数多于平时,排便不利,大便不成型,多为稀糊或稠糊状,便中带有粘液或脓血,常伴有腹痛、腹胀及里急后重感等。结肠炎,又称非特异性溃肠性结肠炎,我国常称为“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结肠炎以溃疡为主,炎症主要位于粘膜层。结肠炎起病多数缓慢,常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少数急骤,病程可分...
关于中医
中医药的伟大历史作用和重要现实意义不容否认,西医的科学性和普效性已成公认,两者各具比较优势。正因如此,中国政府提出了“中西医并重”和中西医“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方针,并将“发展传统医药”写入了《宪法》。但长期以来,政府的方针和宪法精神并未得到很好贯彻。在具体的法律政策、行政管理、国家投资、科研发展和医疗实践等各个方面,普遍重西医轻中医,中医地位不断下降,发展面临困境。最大困境是,中医日益西医化,日益不姓“中”了。这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1.中医后继乏人。据统计,全国中医医生1949年27.6万人,到2002年还是27万余...
中医怎么医治妇女低血压?
中医认为低血压的发生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有关,一般可分为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证型。运用辨证施治的调养方法往往能取得稳定而持久的疗效,且副作用小。饮食方面,多吃山药、薏苡仁、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瘦肉、羊肉及鸡、鸽子等禽类食品,具有滋阴益气、补肾健脾、温通心阳等作用,有助于促使血压回升;同时还应多吃含维毛素、微量元素丰富的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桔子、菠萝、油菜、西红柿、韭菜及豆类制品等,各种营养摄入充分,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一般可选用下面药物升压:⑴人参6克,麦冬1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