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经常吃氨茶碱有什么副作用



氨茶碱作为支气管解痉剂已使用半个世纪了,目前,仍是治疗支 气管哮喘的重要药物。静脉推注氨茶碱平喘作用快、疗效好,临床常 用,但安全范围小,治疗指数窄,体内消除速率个体差异性较大,若 使用不当,常易引起严重的毒副作用,甚至危及生命。 常见的毒副反应 ●过敏反应多表现为皮肤湿疹,荨麻疹或伴气喘,也有多形红斑 样药疹。高度过敏者,常在推注过程中突发躁动不安、意识丧失、口 唇紫绀,继而呼吸心跳停止。 ●药物过量中毒此多见于儿童用药过量或误服,超过最大治疗量 (6mg/Kg/次),早期表现为恶心、呕吐、烦躁不安,并有无意识 动作、口渴、脱水及低热;后期可出现呕血、谵妄、痉挛、昏迷、高 热和虚脱,亦有表现为癫痫样大发作。可因延髓抑制而死亡。 造成氨茶碱毒副反应的原因与个体用药差异大有关。氨茶碱清除 速度,女性慢于男性,老年人慢于青壮年人,肥胖、肝病、心衰、慢 阻肺、低氧血症、酸中毒和高碳水...

“经常吃氨茶碱有什么副作用” 的相关文章

怎么样预防小儿哮喘?

您好:1.防止接触过敏原 通过详细了解病情、皮肤试验和激发试验,找到过敏原,采取避、忌、替、移四字方针。避就是尽力避免接触一切可疑或已知的过敏原。忌就是忌用一切可疑的或已知的过敏物品。替就是用不过敏的食物或药物代替可疑或已知的致敏食物和药物。移就是使病人脱离可疑或已知过敏原的生活环境,移地而居。  2.保护性治疗 生活规律,避免过度疲劳,预防呼吸道感染,消除慢性病灶,增强体质。  3.防止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婴幼儿哮喘初次诱发约95%以上由呼吸道病毒感染引起,故防治病毒性呼吸道感染是防治小儿哮喘发作至关重要的措施。  4.调整和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以减少或防止呼吸道感染,从而减少气道高反应性和特异...

有轻微哮喘的人应该注意哪些事情?



1)防止感冒。在天气变化或寒冷时,一定要及时添加衣服,避免受风寒,淋雨雪。要特别注意颈部的保暖。衣服不宜过紧,最好穿用光滑、柔软、平整的纯棉织品。外出注意戴口罩。对流感疫苗不过敏者,可注射流感疫苗。 2)适当锻炼。哮喘患者可进行适当的散步及深呼吸锻炼。患者取仰卧位,两手重叠放在脐部,经鼻吸气后缩唇缓慢地将气呼出,两手稍向腹内加压。步行时停下来深吸一口气,然后再步行,同时缓慢地呼气。缩唇呼吸,经鼻缓慢地吸气,用口呼气时作吹口哨样动作,按节律进行,尽量将气呼净。每次练习3~5分钟,每天练习数次。 3)饮食调养。饮食应既清淡又富...

哮喘该怎么治



支气管哮喘的辨证论治研究进展有哪些?  辨证论治是大多数医家遵循的传统治疗方法,它在辨明虚实寒热、分清标本缓急的前提下,大都遵循“发作时治标为先,平时扶正为主”的治疗大法,但在治法方面却各有千秋,有的主张以祛邪为主,有的强调补虚为重,有的按标本虚实分型,有的以发作缓解分期,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取得了比较满意的临床疗效。  (1)标本虚实分型治疗  ①治标肃肺,治本补肾 李传芳报道:发作时治标治肺用基本方:麻黄、葶苈子、细辛、射干、五味子、乌梅、罂粟壳、黄芪等随证加减;缓解期治本治肾服参蛤散,脾虚加六君子汤,肾阳虚加金匮...

孕妇过量食用坚果婴儿容易哮喘?



坚果含有许多有益健康的成分,但荷兰科学家发现,女人怀孕时吃太多的坚果会增加孩子患上哮喘的危险。研究人员分析了4000多名孕妇的饮食和孩子在出生后前8年的健康状况,最后得出了上述结论。   科学家发现,每天吃花生酱等坚果产品的孕妇所生孩子比几乎不吃坚果的孕妇所生孩子更有可能患上哮喘或出现类似哮喘的症状,例如喘气和呼吸困难等。荷兰乌特勒支大学的萨斯卡亚?威勒斯表示,如果婴儿在子宫内暴露在坚果中可造成过敏性反应的物质中,就更有可能患上哮喘。   在这项新研究中,科学家向4146名孕妇了解了她们在孕期最后一个月内众多食品的每日摄入...

请问职业性哮喘要怎么检查?我怎么知道我得了呢



职业性哮喘要怎么检查?很多患者听医生说专家患有职业性哮喘病,却不知道职业性哮喘的诊断依据。中国人民解放军264医院哮喘科专家告诉患者,以下的方法可以检查职业性哮喘。    职业性哮喘要怎么检查?    1.肺功能:    肺功能用于职业性哮喘的观察指标有PEF、FEV1(一秒用力呼气量)等。连续观测PEF对职业性哮喘的诊断有一定的意义,要求患者无论工作或休息每2小时测定1次,连续数周,可协助判断哮喘引起的气道阻塞是否与工作有关。该方法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够。    2.非特异性支气管激发试验:    用甲酰胆碱或组胺连续...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