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冻疮?或者是减少冻疮的痛苦?
冻疮-程度 I度冻伤:伤及表皮层。局部红、肿、痒、痛、热。约1周后结痴而愈。 Ⅱ度冻伤:伤达真皮层。红、肿、痛、痒较明显,局部起水泡,无感染结痴后2~3周愈合。 Ⅲ度冻伤:深达皮下组织。早期红肿并有大水泡,皮肤由苍白变成蓝黑色,知觉消失,组织呈干性坏死。 Ⅳ度冻伤:伤及肌肉和骨骼。发生干性和湿性坏疽,需植皮和截肢。冻疮注意事项 1.忌用火烤,热水烫等加热措施复温。禁用冷水浴,用雪搓,捶打等方法。 2.在温暖的环境中可给病人少量热酒,促进血液循环及扩张周围血管。但寒冷环境中不宜饮酒,以免增加身体热量丢失。 3.在冻伤的急性期,必须避免伤肢运动。急性炎症一旦消散,应尽早活动指(趾)关节,防止关节僵直,有助于肌张力恢复,保护肌腥和韧带的灵活性。 4.重伤员应注射破伤风类毒素,预防破伤风发生。 5.预防冻伤,应坚持体育锻炼,增强抗寒能力,常用冷水洗手、洗脸、洗脚。冬季要注意对身体暴露部位的保暖,还可涂些油脂。站岗值勤...
“怎样治冻疮?或者是减少冻疮的痛苦?” 的相关文章
冻疮如何防治
冬天防冻手技巧 寒冬来临,有的朋友每到这时候就容易长冻疮,手上或脚上一个一个小红疙瘩,稍一热就手脚发痒,严重的甚至发炎流脓,实在是有些惨不忍睹。 长冻疮的原因除了天气寒冷之外,和血液循环也有密切的关系。冬天人的活动量少,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减缓,特别是手背、耳朵、脚容易产生瘀血引起局部组织坏死,造成冻疮。所以预防冻疮的最好方法就是促进血液循环。 第一招:冷热水交替洗脸 用冷热水交替洗脸,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加耐寒能力,对防止冻疮有很大作用。 第二招:搓手搓脸 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
冻疮处已经溃烂怎么治疗
冻疮是冬季好发的疾病。得了冻疮,轻者奇痒难忍,重者还会溃烂,给人带来很大痛苦。但一般人都把它当成小毛病,不愿去医院治疗。其实,厨房里就有很多治疗冻疮的良药,有冻疮的患者不妨一试。 辣椒将辣椒放入白酒中密封浸泡一星期后,涂搽于未破的冻疮患处,能消炎、镇痛、止痒。 生姜用新鲜的生姜片涂搽易发冻疮的皮肤,连搽数天,可防止冻疮再生。若冻疮已生,可用鲜姜汁加热熬成糊状,待凉后涂冻疮患处,每日两次,连涂3天,即可见效。 萝卜将萝卜切片,用电炉或炭火等热源烘软,贴在冻疮患处,并继续烘烤,距离与热度以感觉舒适为宜。几分钟后冻疮处可有发痒的...
冻疮有什么好办法去掉?
冻疮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冬天常发皮肤病。有人年年生冻疮,严重的会影响工作、学习和生活。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多人遭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不仅在我国北方十分常见,而且在华东、华中等地也不少见,一次发生后常易再发。 通常气温降到10℃以下,冻疮最易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在时间上约是11月末。为何在严寒时生的机会较少呢?这是因为冻疮之所以发生是因冷暖之差最激烈时刺激着皮肤所引起的。 冻疮发病原因是由于冬季外露皮肤受了寒冷和湿气的侵袭,时间一长,毛细血...
为什么我的手一到冬天就会生冻疮,用什么可以治好
冻疮发生于严寒季节,一般在气温5℃以下发生,至春季气候转暖后自愈,但入冬后又易再发。许多人一旦患冻疮后,每年一到冬季就复发。冻疮以幼儿、小学生最多见。手足、耳廓部位最易发生。症见局部皮肤发凉,出现暗紫红色或紫蓝色斑片,按之柔软。严重时出现水疱,破裂后形成糜烂或溃疡。遇热后自觉痒、灼热感及疼痛。迁延不愈者有硬结。重冻疮可遗留疤痕,对冷过敏冻疮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皮肤血管对寒冷过敏有关,也可能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遗传因素有关。经常接触冷水的人易患本病。长时间生活在我国南北方某些沿海或寒冷潮湿环境中的人易患本病。 潮湿可加速...
有什么治疗和预防冻疮的方法
冻疮是由于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炎症损害。冻疮是冬天的常见病,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有两亿人受到冻疮的困扰,其中主要是儿童、妇女及老年人。冻疮一旦发生,在寒冷季节里常较难快速治愈,要等天气转暖后才会逐渐愈合,欲减少冻疮的发生,关键在于入冬前就应开始预防。 轻度冻疮是在室温下按摩一段时间,使冻伤部位自然复温,然后再使用血管扩张剂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还可以外涂蜂蜜猪油软膏、10%樟脑软膏或辣椒酊。但是绝对不能用火烤或用热水烫。 系机体对寒冷发生的异常反应。冻疮是寒冬或初春季节时由寒冷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炎症损害。好发生在肢体的末梢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