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发炎咋办?
您好.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侵犯腮腺引起的急性呼吸传染病,应卧床休息.饮食宜软,易消化,避免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因为这些食物易刺激唾液腺分泌,导致局部疼痛加剧.要多饮开水,保持口腔清洁,也可用复方硼砂溶液漱口.肿胀部位可用中药外敷,您也可以采用中草药或似针灸配合治疗.
需要积极抗生素药物,抗病毒药物口服,必要时到医院五官科正规治疗.
祝心情快乐
“腮腺发炎咋办?” 的相关文章
腮腺淋巴结肿大要吃什么药?
淋巴结肿大病理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感受风热湿毒等六淫之邪,或素有脏腑积热,复经金刃外伤或擦破皮肤感染毒邪,或恣食膏巢厚味,内有湿热火毒,致使气血被毒邪塞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若风毒痰火上攻,则发为“颈痈”,若肝胃积热凝聚,则发为“腋痈”,若肝胆漫热下注,则发为“胯腹痈”。
淋巴结肿大吃什么药
1、西医药物:
西医治疗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西医治疗周期较短,见效快,但是西医疗法只...
中医学认为本病多感受风热湿毒等六淫之邪,或素有脏腑积热,复经金刃外伤或擦破皮肤感染毒邪,或恣食膏巢厚味,内有湿热火毒,致使气血被毒邪塞塞于皮肉之间,继而炼液成痰,痰毒互阻,结块而肿。若风毒痰火上攻,则发为“颈痈”,若肝胃积热凝聚,则发为“腋痈”,若肝胆漫热下注,则发为“胯腹痈”。
淋巴结肿大吃什么药
1、西医药物:
西医治疗可先用青霉素和链霉素等广谱抗生素。对青霉素、链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西医治疗周期较短,见效快,但是西医疗法只...
腮腺严主要是什么引起的 ?易出现在哪类人群 ?
自疗注意事项
(1)注意隔离,流得期间尽量少出门。
(2)病情较重者,必须卧床休息,直至肿胀完全消退。
(3)腮腺在口腔中的小孔(内腮孔)分泌物增加,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餐后刷牙。
(4)饮食要清淡,忌辛辣,以流质及软食为宜。多吃新鲜蔬菜。
(5)保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
(6)保持大便通畅。
(7)谨防挤压、撞击患处,以免邪毒扩散。
自治疗法 (只是给你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自己在家护理不见效果的话要赶紧去看医生)
1.成药自疗法
(1)板兰根冲剂,每服1包,每日3次。
(2)腮腺炎片。周岁以内儿童,每服1-2片,每日2次;2-7岁儿...
(1)注意隔离,流得期间尽量少出门。
(2)病情较重者,必须卧床休息,直至肿胀完全消退。
(3)腮腺在口腔中的小孔(内腮孔)分泌物增加,故应注意口腔卫生,餐后刷牙。
(4)饮食要清淡,忌辛辣,以流质及软食为宜。多吃新鲜蔬菜。
(5)保证每天的液体摄入量。
(6)保持大便通畅。
(7)谨防挤压、撞击患处,以免邪毒扩散。
自治疗法 (只是给你介绍一些简单的方法,自己在家护理不见效果的话要赶紧去看医生)
1.成药自疗法
(1)板兰根冲剂,每服1包,每日3次。
(2)腮腺炎片。周岁以内儿童,每服1-2片,每日2次;2-7岁儿...
口腔左侧腮腺乳头,需要治疗吗?
正常结构不用管它,但是你的描述有点像腮腺导管阻塞,所以进食时会肿胀,建议吃点酸性的东西,像话梅什么的,促进唾液分泌,还可以腮腺局部用热毛巾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多喝开水,应该没问题的,不要老是去想它。
腮腺受损,缝合后有硬块,请专业人士解答!
你的问题从你的描述来看面部的损伤较深,伤及腮腺,腮腺是分泌性的腺体,损伤后要缝合充分,缝合后加压也是处理的方式之一,既然都六天了,出现肿块首先要明确原因,肿块是炎性的还是组织肿胀所至的,建议你还是去正规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明确病症所在后,应该是可以消除的,毕竟面部关系到形象的吗。
孩子一岁半了,可能挤了腮腺,总是留口水,有什么医治的办法?
、小儿流口水,书面语称为流涎,大多属正常生理现象。
唾液分泌的调节一是靠口腔内局部刺激;二是靠神经中枢的反射。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因此唾液很少。至3月时唾液分泌渐增,而个别婴儿分泌能力较强,会流口水。至6至7个月时,婴儿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唾液分泌也受神经支配,幼儿也可因脑发育尚未完善,对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咽功能稍差,致使常流口水。
1岁后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涎便较少发生。到小儿2-3岁时,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孩子长大...
唾液分泌的调节一是靠口腔内局部刺激;二是靠神经中枢的反射。刚出生的新生儿,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唾液腺的功能尚未发育成熟, 因此唾液很少。至3月时唾液分泌渐增,而个别婴儿分泌能力较强,会流口水。至6至7个月时,婴儿乳牙萌出,刺激三叉神经也会增加口水分泌,加上小儿口腔容量小,不会吞咽、调节口腔内的口水,于是积储后会自然流出。唾液分泌也受神经支配,幼儿也可因脑发育尚未完善,对唾液分泌的抑制能力及吞咽功能稍差,致使常流口水。
1岁后随着脑发育的健全,流涎便较少发生。到小儿2-3岁时,吞咽功能及中枢神经进一步完善,就不流口水了。
如果孩子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