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时颤抖是神经兴奋吗?
引起震颤的原因有多种 ,现介绍以下几种 : ①生理性震颤 :常见于手部震颤 ,是生理现象所致 ,震颤幅度较小 ,肉眼不易看到 ,运动时则较明显 ,频率为每秒 6- 10次 ,静止时震颤消失。 ②功能性震颤 :见于手指震颤 ,往往与精神因素有关 ,常常是甲亢、焦虑、疲劳所致 ,是一种细小快捷的震动 ,振幅大小不等 ,常为不规则、多变 ,静止时震颤消失。以上两种震颤无肌力改变 ,也无功能障碍。 ③病理性震颤 :常在静止时发生 ,震颤多以一侧手部开始 ,然后是同侧下肢 ,对侧上下肢 ,而后扩散到下颌、口唇、舌部及头部肌力增强 ,功能障碍 ,两侧肢体发硬、不灵活 ,指鼻试验阳性 ,往往是代谢性疾病及脑部疾患所致 ,如肝性脑病、肺性脑病、帕金森病等。 您出现的手部震颤可先到医院检查 ,看看是属于哪一类震颤 ,如果是生理性震颤 ,就不必担心 ,也不需要药物治疗 ,只要情绪稳定 ,自我心理调节 ,注意休息 ,劳逸结合 ,震颤也可以消失。如果是病理性震颤则应积极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 ,以控制病情的进展。
不是,你可能是比较容易激动。
“手不时颤抖是神经兴奋吗?” 的相关文章
关于震颤的描述?
百度首页|登录 新闻网页贴吧知道MP3图片视频百科震颤进入词条搜索词条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学体育编辑词条震颤[编辑本段]词义: 颤动;使颤动 zhèn chàn 震 颤(tremor): 两组拮抗肌交替收缩所引起的肢体摆动动作。 分类: 静止性震颤:震颤于静止时发生,如“搓丸样”。 见于帕金森氏病(Parkinson) 意向性震颤: 在动作时发生,愈近目的愈明显, 见于小脑病变,及特发性震颤又称家族性、遗传性良性震颤。 扑翼样震颤:见于肝昏迷早期、慢性肝病。 老年性震颤:表现为点头或摇头,无肌张力增高。 震 颤 节律性,交替性摆动动作,由肌肉收缩与松弛的重复性型式...
手指突然僵硬是怎么回事
现在很多人对帕金森病的症状都还不甚了解,只有对其症状有了大致了解我们才能够初步的诊断病情,希望以下说明对您有所帮助。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常为PD首发症状,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其机制是受累肌群与拮抗肌群规律性、交替性不协调活动所致。早期常表现在肢体远端,始于一侧,以上肢的手部震颤为多见,部分患者始于下肢的膝部。当伴有旋转的成分参与时,可出现拇指、食指搓丸样震颤。震颤频率一般在4~8Hz,静止时出现,大力动作时停止,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经数年后累及到同侧上下肢或对侧,严重者可出现头部、下颌、口唇、舌、咽喉部以及四肢震颤。后期除...
(1)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常为PD首发症状,少数患者尤其70岁以上发病者可不出现震颤。其机制是受累肌群与拮抗肌群规律性、交替性不协调活动所致。早期常表现在肢体远端,始于一侧,以上肢的手部震颤为多见,部分患者始于下肢的膝部。当伴有旋转的成分参与时,可出现拇指、食指搓丸样震颤。震颤频率一般在4~8Hz,静止时出现,大力动作时停止,紧张时加剧,睡眠时消失。经数年后累及到同侧上下肢或对侧,严重者可出现头部、下颌、口唇、舌、咽喉部以及四肢震颤。后期除...
手冻伤怎么处理?
治疗冻疮验方: 1.茄根、大葱、辣椒各100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成200毫升药液,趁热浸洗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2次。药液可加温用2-3天。3-6天为一疗程。 2.大蒜杆60克,辣椒茎60克,陈皮20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趁热先熏后洗患处。每日一次,连洗3日为1疗程。 3.当归15克,赤芍15克,细辛9克,甘草9克,大枣10枚。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先以热气熏蒸患处,待水温稍降后,再浸洗患处30分钟左右。每日1-2次,每剂药可连用4-5次。 4.芫花15克,甘草15克。将以上药物加水煎煮成200毫升药液,趁热浸洗患处,...
防止手冻伤方法
体育锻炼法 加强适合自身条件的体育锻炼,如练气功、跳舞、跳绳等活动,或利用每天洗手、脸、脚的间隙,轻轻揉擦皮肤,至微热为止,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微循环障碍,达到“流通血脉”的目的。 温差水泡法 取一盆15摄氏度的水和一盆45摄氏度的水,先把手脚浸泡在低温水中5分钟,然后再浸泡于高温水中,如此每天乾地3次,可以锻炼血管的收缩和扩张功能,减少冻疮的发生。 服、擦药物法 有冻疮体质者,可在入冬前一月增加维生素A、C及矿物质的食入,可口服烟酰胺片0.1克,日3次,钙片0.5克,日3次,以提高机体耐寒力。也可在冻疮好发部位涂擦辣椒酊...
手冻伤了怎么办?
冬季寒冷防冻疮 冻疮是冬季的常见病之一,在气温10℃以下的湿冷环境中易发生。冻疮好发于手指、手背、足趾、足跟、耳部、面颊等处,可单侧或双侧发生。初起损害为局部性红斑或暗红带紫色肿块,触之冰凉,有痒感,受热后痒感加剧。重者出现水疱,内含淡黄色或白色浆液,破溃后形成糜烂或溃疡,自觉疼痛。 冻疮主要由冬季寒冷、潮湿或鞋袜过紧影响局部血液循环所致。寒冷使皮肤血管收缩,局部缺血,代谢异常,久之血管麻痹扩张、淤血,血浆渗出引起局部水肿,水疱形成,乃至组织坏死。此外,肢端血液循环不良、手足多汗、缺少运动、营养不良、贫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