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寻用来解脾湿热的良药?

脾胃湿热 ,病证名。亦称中焦湿热。多由感湿邪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酿成湿热,内蕴脾胃所致。症见脘腹痞满、体倦身重、大便溏泄、身热口苦、渴不多饮、尿少而黄,甚至面目皮肤发黄如橘子色,舌苔黄腻,脉濡数。治以清热利湿为主。
  脾胃湿热证在门诊诊疗中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它涉及消化、肿瘤、泌尿等多个系统的多种疾病,而消化系统疾病更为常见,如慢性胃炎、反流性食管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胃炎、慢性乙肝、肝硬化、脂肪肝、胆石症、胆囊息肉等。在肝癌手术、食管或胃或肠癌手术后,其各自发展的不同阶段均可能出现,而慢性胃炎占了首位。
病因病机  脾胃虚弱为本中医理论认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灵枢·百病始生》说,“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虽然病因病机有多种,但脾胃功能状态是决定因素。临床所见有的患者每因外感或某餐“多吃了一口”,即引起胃脘胀满,泛泛欲呕,不思饮食,或大便失常,舌苔即变得黄腻。寻根问源,无论是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调所致,总能找到脾胃虚弱的病本。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谷物水液,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和滞久则化热,可形成湿热;同时各种疾病因素很易引发虚弱之脾胃功...

“寻用来解脾湿热的良药?” 的相关文章

吃什么才能健胃养脾?

平时应注意: ( l)情感因素对食欲、消化、吸收都有很大影响。因此保养脾胃,首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据研究,不良情绪可导致食欲下降、腹部胀满、暖气、消化不良等,而良好的情绪则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 (2)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因此,饮食应有规律,三餐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素食为主、荤索搭配。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和保持大便通畅。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于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生冷的食物也要尽量少吃。 (3)注意冷暖。俗话说“十个胃病九个寒”。这确是经验之谈。因此注意冷暖—卜分重要。在春秋气候变化无常时,有虚寒胃痛的病人要注意保暖,避免受冷;有脾虚泄泻的,可在脐...

冬季到了,手脚冰凉,畏寒怕冷怎么办?

如果你是男士,属于阳气不足。生活应注意以下几点:1.少发脾气,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透过发泄和转移,也可使怒气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主动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会增加脑内啡分泌,使身心愉悦。
2.早睡,保持21时--凌晨5时有效睡眠。夜里是人们长气血的时间,也是肝肺脏工作的时间,对人体的健康极为重要。最好中午11-13时能够抽30分钟时间睡午觉;
3.多洗脚,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大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4.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

怎样用饮食治疗阳痿?

传统医学认为阳痿属于青壮年相火偏旺,或由阴精耗损、湿热下注、血脉瘀滞、惊恐伤肾、思虑伤脾所致。中成药补阳剂可治阳痿,其中阳虚以肾阳虚最为重要,肾阳虚可见神倦乏力、畏寒肢冷、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夜尿频繁、小便失禁等。补阳成药由附子、肉桂、杜仲、巴戟天、补骨脂、肉苁蓉、仙茅、淫羊藿等药组成,如治肾阳虚的桂附地黄丸、五子衍宗丸,治脾阳虚的理中丸、男宝,1次2~3粒,1日2次。
另外,起阳丸有韭菜子25g、淫羊藿15g、菟丝子15g、牛鞭1根入药,用时将牛鞭置于瓦片上以文火焙干研细,淫羊藿加少许羊油在文火上炒黄,再加菟丝子、韭菜子研成细粉,调合均匀,每晚用黄酒冲服10g。方剂还可选振阳煎,组成有肉苁...

肠胃不好的人,应该多吃什么养胃

养胃的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生活饮食习惯,摒弃诸如三餐进食不规律、吃饭过快和暴饮暴食等不良习惯。
调理注意三大原则
一是要放松生活节奏,保持正常的作息和睡眠时间,长假期间尽量减少应酬,使生理和心理都得到彻底放松;假期期间避免再进行刺激精神的紧张活动,思虑伤脾,精神的紧张会诱发胃肠病,以免再引起胃肠功能失调。
二是把好饮食关,胃肠病可谓都从口入,饮食的总原则是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选择性味平和的食物。
三是适当进行运动,注意在长假的头两天运动以松筋骨为目的,不要过于激烈,在接下来几天再循序渐进。

我也是胃不好,所以收集了很多关于养胃的:

*…*养胃秘诀
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多餐,饭只吃七份...

神经性头痛严重么

七情病的特点: 惟一的办法,人一定要想得开,病才不上身。生气会伤肝,肝炎上亢也会造成头痛。
  1.人的情志活动与相应内脏有密切联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又说:肝“在志为怒”,心“在志为喜”,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不同的情志变化所伤也多病及相关的内脏,如暴恕伤肝,过喜伤心,思虑伤脾,过忧伤肺,大恐伤肾,但情志变化与脏腑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因为人是个有机的整体,心为五脏六腑之主,精神之所舍,心主神志,故神的异常变化都与心有关。
  2.七情变化多伤及相应脏腑的气机而发病如:喜则气缓;暴喜伤心则气短不续,喜笑不休,精神恍惚不能集中...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