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痰湿体质
你好!我是一名中医主治医师,你所提的【痰湿体质】,心宽体胖是最大特点,腹部松软肥胖,皮肤出油,汗多,眼睛浮肿,容易困倦。建议【调养方式】:饮食清淡,多食葱、蒜、海藻、海带、冬瓜、萝卜、金橘、芥末等食物,少食肥肉及甜、黏、油腻食物。【治疗】可服用化痰祛湿方:栝楼15克, 薤白10克 ,半夏15克,黄连6克 ,苏梗15克 ,藿香15克,太子参20克 ,炒白术15克, 怀山药12克,陈皮9克 ,茯苓15克 ,生甘草6克。七剂水煎服。
痰湿体质亦称为迟冷质,多由饮食不当或疾病困扰而导致.这里的“痰”并非只指一般概念中的痰,而是指人体津液的异常积留,是病理性的产物;“湿”分为内湿和外湿,外湿指空气潮湿,环境潮湿,如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气会侵犯人体而致病;内湿是指消化系统运作失宜,对水在体内的流动失控以致津液停聚,或因饮食水分过多,或因饮酒,乳酪,生冷饮料,而使体内津液聚停而形成内湿.此种体质者多伴有脾胃功能失调,内分泌失调等.
综上所述,这类人群饮食重在健脾化湿。冬季可以多吃一些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白萝卜、冬枣等食物。
希望以上答案对您有所帮助.
以中医古籍文献为...
“什么是痰湿体质”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该体质的人常表现有体形肥胖,腹部肥满松软,面部皮肤油脂较多,多汗且粘,胸闷,痰多,面色淡黄而暗,眼胞微浮,容易困倦,平素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甜,身重不爽,喜食肥甘甜粘,大便正常或不实,小便不多或微混。性格偏温和、稳重,多善于忍耐。此种体质类型有易患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高脂血症,哮喘,痛风,冠心病,代谢综合征,脑血管疾病等疾病的倾向。
【痰湿质】:痰多而稠、颜色发白、胸闷、食少口腻、咳嗽痰多、身体困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眩...
【痰湿质】:痰多而稠、颜色发白、胸闷、食少口腻、咳嗽痰多、身体困重、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眩...
痰湿体质怎么办?
阴虚体质,是指常有虚火的一类体质,由于精、血、津液等物质的亏耗,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热相对偏亢,机体处于虚性亢奋的一种状态,使人适应能力减弱,机体容易衰老。临床常表现为形体消瘦、面红潮热、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盗汗遗精、心烦眠少、舌红少苔,脉细数,不耐春夏,多喜冷饮等。 1.饮食保健阴虚体质的饮食调理的原则是滋阴替阳。常选择的食物如糯米、绿豆、豆腐、甘蔗、桃子、银耳、蔬菜、水果、乌贼、龟、鳖、海参、鲍鱼、螃蟹、牛奶、牡蛎、蛤蜊、海蜇、鸭肉、猪皮等。这些食品性味多甘寒性凉,皆有滋补机体阴精的功效。2.药物阴虚当补阴。常用补阴的药物如麦门冬、天门冬、石斛、沙参、玉竹、黄精、枸杞子、山萸肉、女贞子、旱...
痰湿体质怎么减肥
痰湿体制的人,主要是因为脾虚,‘脾为生痰之原’脾胃功能不好 ,痰就源源不断的生出。因服用山药意米粥,健脾去湿,增长气血,用怀山药。还可以人参健脾丸。
补气,化痰,增强运动。
你好,建议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建议:1.吃一些健脾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白萝卜.冬枣等
2.平时少时生痰碍湿之厚味滋腻之品
可以用山楂,荷叶,番泻叶一起泡水喝就可以解决的!
胖人多痰湿
运动要坚持
补气,化痰,增强运动。
你好,建议控制饮食,加强体育锻炼.
建议:1.吃一些健脾化湿健脾养胃的食物如:山药.薏苡仁.白萝卜.冬枣等
2.平时少时生痰碍湿之厚味滋腻之品
可以用山楂,荷叶,番泻叶一起泡水喝就可以解决的!
胖人多痰湿
运动要坚持
痰湿体质需要治疗吗?
楼主,当然要治,所谓小病不治,大病吃苦。痰湿会淤滞体内的气血正常运营,日久,常感冒是首当其冲了,一旦体虚,那就什么病都会找上你,好好想想吧。建议中医调理,化痰利湿。也可自行买药治,如:藿香正气丸、枇杷膏。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6-04 08:49 谢谢你!我先去买点儿你推荐的药吃吃看。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6-04 08:49 谢谢你!我先去买点儿你推荐的药吃吃看。
痰湿体质怎样养生改变呢?
我也是湿热体质吃大枣都坏肚子,所以经常找方法,今天我终于在华夏中医网上找到了这个文章跟你分享一下,你要是还想了解的更多可以自己去看看86tcm应该是这个地址,你可以去搜搜了。1)体质特点。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2)养生方法。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
形体肥胖、嗜食肥甘、神倦、懒动、嗜睡、身重如裹、口中粘腻或便溏、脉濡而滑、舌体胖、苔滑腻。若病则胸脘痞闷,咳喘痰多;或食少,恶心呕吐,大便溏泄;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不仁;或妇女白带过多。
2)养生方法。
环境调摄: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在阴雨季节,要注意湿邪的侵袭。
饮食调理: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