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health
我的位置:首页 >> 健康频道 >> 健康知识

肚子痛?不知道怎么了,肚子痛了有十几天了,但不是很痛,是轻微的那种,到医院做B超,肝胆胰脾肾都没问题,吃了什么龙血竭片(肠溶衣),没什么用,我该怎么办??急!急!急!


肝属于排毒器官 胆囊属于产生气的器官
脾属于免疫器官 咦属于消化器官产生咦消化液


问题不够具体,可以查下腹部CT等检查先,具体见下面的一般知识
腹痛是相当常见的临床症状,其牵涉范围广、性质复杂,有的病因可能十分轻微,有的却是严重疾病,因此,一旦有腹痛情形,应该正确地找出引发腹痛的原因,以免影响健康。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腹痛的经验,当发生腹痛时,最让人关心的莫过于为什么会腹痛?腹痛到底要不要紧?腹痛部位是判断病因的主要条件。

腹痛通常是指在身躯前方,从肋骨下缘到耻骨之间所发生的疼痛。一般来说,疼痛可分为钝痛、锐痛(疝痛)两种,钝痛指的是隐隐作痛,器官或内脏所发生的疼痛大多属之;锐痛则是指非常明显的疼痛,患者能清楚知道疼痛位置,通常与管道受到阻塞有关,例如:胆管结石、肠子阻塞。

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腹部的病变与腹痛部位存在着对应关系。一般按腹部器官所在,腹部可以肚脐为中心,画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等四个区域,而依腹痛发生部位来看,可分为左上腹痛、右上腹痛、左下腹痛、右下腹痛和腹中央痛等几种。

如果是右上腹痛,须考虑是肝脏、胆囊、胆道、胰脏、十二指肠、右肾、大肠右段等...

“肚子痛?不知道怎么了,肚子痛了有十几天了,但不是很痛,是轻微的那种,到医院做B超,肝胆胰脾肾都没问题,吃了什么龙血竭片(肠溶衣),没什么用,我该怎么办??急!急!急!” 的相关文章

什么样算慢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轻重不等。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亦可以有明显的多种临床表现。
  1.腹痛 多至90%的患者存在程度不同的腹痛,间隔数月或数年发作一次,为持续性疼痛。多位于中上腹部,为钝痛或隐痛。亦可偏左或偏右,常放射到背部。疼痛部位与炎症部位一致。根据实验,用电刺激胰头部,疼痛发生在右上腹,刺激胰尾部,疼痛在左上腹。除向背部放射外,少数向下胸部、肾区及睾丸放散。横膈受累,可有肩部放射性疼痛。疼痛为持续性,深在。轻者只有压重感或灼热感。少有痉挛样感觉。饮酒,高脂、高蛋白饮食可诱发症状,疼痛严重时伴恶心、呕吐。这类患者的腹痛常有体位的特点。患者喜蜷曲卧位、坐位或前倾位,平卧位或直立时腹痛加重。
  2...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

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引起胆结石的原因有那些?胆结石和个人的体质有关,往往肥胖、吃的太油、饮食不正常(饮食中的油脂、胆固醇过多),容易使胆汁中的胆固醇含量上升,造成胆汁过於黏稠无法保持液体状,渐渐结成颗粒状的结晶,於是容易引起胆结石。根据统计,以下的情形比较容易造成胆结石:1. 家庭遗传:家族中有人曾经罹患过胆结石,有这样的家族病史。2. 年龄:年龄越大,罹患胆结石的比例有升高的趋势。3. 肥胖:肥胖的人,胆汁中有较高的胆固醇浓度,而且胆固醇的分泌、合成也较高,所以容易罹患结石。4. 中年妇女:成年期以后的女性,一般比同年龄层的男性有较高的比例罹患胆结石。5. 多次怀孕的妇女:怀孕会让胆汁中的胆...

肚子痛的原因有哪些

肚子痛在医学上叫腹痛,其病因很多。需要详细检查明确诊断。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6-20 19:42 请详细列出病因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6-20 20:08 一按病因分类   1、 外伤性
            ①腹内实质和空腔脏器外伤腹痛如肝脾破裂,胃肠破裂挫伤等;
   &nbs...

用什么方法诊断胆结石?

胆结石是由胆汁内无机盐等杂质沉淀形成的小固态物,沉积于胆囊、肝内和肝外胆管中,往往导致胆管的某一部分梗阻而引起疼痛。

胆结石的治疗与预防可藉由药物(溶解结石)、外科手术(取出结石)或饮食疗法(控制胆结石的形成)及最新的超音波震荡法除去结石。

基本上,若无自觉症状,对健康并无大碍,应不需考虑手术治疗,但若发生合并症或情况严重时。就应切除胆囊以免危及生命。

国人吃得愈来愈好,使得胆结石得以轻易缠身而不自觉。国人应注意平日的饮食,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取,并保持体重。更重要的是要做定期健康检查。胆囊X光摄影是诊断胆结石最有用的方法,目前腹部超音波检查是最常用而又无痛的方法,利用音波的回声反射来...

有胆结石又有心脏病,应该注意哪些?

如何预防心脏病突然恶化?哈佛医学院的乔安博士及其同事,在重审了200多项重要研究之后,不久前终于提出了避免心脏病突发的几项措施:1.彻底戒烟 吸烟是冠心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心脏病总死亡率的21%是由吸烟造成的。吸烟可使人们患心脏病的机会增加一倍以上,使死于心脏病的危险性增加70%。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比不吸烟的高67%;若每日吸25支以上,死亡危险高3倍。戒烟后,这种危险便可逐渐降低,3—5年可降至不吸烟的水平。2.控制体重 研究证明,超过标准体重20%,其心脏病发病的危险性增加一倍。随着生活的改善,人们的体重在普遍增加,已有1/5的人过于肥胖,这给心脏增加了极大的负担,如能...
© 2011 ej38.com 版权所有      赣ICP备09004571号 | 网站地图 | 返回主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