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肿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1.复温
测量体温:①如肛温在30~34oC,腋-肛温差为正值的轻、中度患儿,足月儿一般用温暖的镪褓,包裹置于25~26oC室温环境中,并用热水袋保暖,早产儿置于30oC的温箱中,体温往往较快升至正常,如体温低于正常,则调高温箱温度。②如肛温<30C,腋-肛温差为负值的重度患儿,先将患儿置于比体温高1~2oC的温箱中开始复温,每小时监测肛温、腋温1次,并提高温箱温度1oC,根据患儿胎龄和体温恢复情况,将箱温调至适中温度。轻、重度患儿体温于6~12小时恢复正常;重度患儿体温于12~24小时恢复正常;如无条件者可采用母体怀抱复温或热水袋保暖。
2.合理喂养,保证热量供给
①轻者能吸吮者可经口喂养;吸吮无力者用滴管、鼻饲或静脉营养。②保证液体供给,严格控制补液速度。最好应用输液泵控制,无条件者应加强手控滴速,建立输液记录卡,每小时记录输入量及速度,根据病情加以调节,以防止输液速度过快引起心力衰竭和肺出血。
3.预防感染
加强消毒管理,做好室内、暖箱、患儿及医护人员卫生工作,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保持患儿皮肤的完整性。
4.观察病情,...
“硬肿症新生儿护理常规?” 的相关文章
什么是硬肿症?
新生儿皮下脂肪含固体脂肪酸(包括软脂肪酸和硬脂肪酸)多,而液体脂肪酸 (油酸)少,在温度显著降低时较易凝固。由于皮下脂肪硬化就容易引起一种新生儿特有的病,这就是新生儿硬肿症,又称寒冷损伤综合征。这种病常常由寒冷刺激引起,也可发生在感染、窒息等疾病中,多见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日龄在7天以内者发率高。患儿表现为吃奶不好,哭声小,特别是皮肤发红伴随不同程度的硬肿。患儿皮肤硬肿程度可分为三度,轻度只表现为皮肤稍硬、稍肿;中度表现为皮肤弹性消失,摸上去像生面团,用手指可压出凹陷;重度则表现为硬橡皮一样,而且皮肤变成紫红色,表面发亮。患儿病情严重时可伴随肺出血,很快会引起死亡,不可等闲视之。
&nbs...
&nbs...
新生儿硬肿症
保暖复温是最重要的措施,要把他放在医院的暖箱内比较好!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2-19 15:04 新生儿硬肿症和父母身体状况有关系吗?你就说有关或无关,别的就别说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2-19 15:12 没关系的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2-19 15:44 与父母的免疫系统也没有关系吗?
回答人的...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2-19 15:04 新生儿硬肿症和父母身体状况有关系吗?你就说有关或无关,别的就别说了
回答人的补充 2011-02-19 15:12 没关系的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2-19 15:44 与父母的免疫系统也没有关系吗?
回答人的...
新生儿硬肿症的病因与那种因素有关??
病因:寒冷、早产、低体重、感染和窒息可能是其致病因素。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2.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
3.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存不足,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时产热不足;
4.寒冷时无寒战产热反应,容易出现体温下降;
5.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较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
如果新生儿很冷的话,就是说新生儿的皮肤温度调节功能还不好,如果温度很低,他就会,就容易得
1.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不成熟; 2.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皮肤薄,血管丰富,易散热;
3.早产儿棕色脂肪储存不足,缺氧、酸中毒及感染时产热不足;
4.寒冷时无寒战产热反应,容易出现体温下降;
5.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较多,熔点较高,体温降低时易凝固。
如果新生儿很冷的话,就是说新生儿的皮肤温度调节功能还不好,如果温度很低,他就会,就容易得
新生儿能睡电热毯吗?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皮下脂肪比成人薄,保温能力差,新生儿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按体重计算的话,是成人的3倍,因此,新生儿身体散热的速度也快,比成人快4倍。完全靠新生儿自己来保持正常体温非常困难,必须采取一些措施来补救。除了控制新生儿的室温外,还可以借用衣服被褥的保暖作用。也可采取其他一些保暖措施。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小儿的手脚冷暖来粗略估计,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对新生儿就要采取措施了。新生儿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必须予以处理。
...
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保暖呢?在家中可以摸一下小儿的手脚冷暖来粗略估计,如果小手暖而不出汗,说明不需另外再采取保暖措施了。如果热而出汗,说明体温升高,在37.5℃以上。如果手脚发凉,体温可能低于36℃,对新生儿就要采取措施了。新生儿体温过低,严重时可发生硬肿症,威胁新生儿的生命,必须予以处理。
...
怎样鉴别新生儿硬肿症,新生儿硬肿症跟哪些相似疾病相似?
分辨和鉴别新生儿硬肿症,详细如下: 1、单纯新生儿水肿:有指凹性水肿,无皮下脂肪变硬。 2、新生儿皮下坏疽:多见于受压部位,如背、臀、骶部。局部皮肤红硬,边缘不清,中央暗红,皮下组织液化有漂浮感,伴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3、新生儿皮下脂肪坏死:全身一般情况较好,体温正常。皮下脂肪组织出现无痛性结节及斑块,,可移动,界限清楚,压之不凹。其硬块可逐渐被吸收,能自行消退。 到健康无忧网站查看回答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