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晕针??
典型的血液-注射恐怖(单纯恐怖障碍一类) 恐怖来源于对恐怖情境下自身反应危险的预期。生理反应方面以血压降低和心率减慢为主。 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大多数类型的恐怖反应以心率增快·血压升高为主,这样有利于战斗和逃离。而血液-注射恐怖反应以血压降低·心率减慢为主,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减少出血,保护生命。 发病原因和机制 1·遗传和家庭因素 2·生化和内分泌因素 3·心理因素 晕针的预防与治疗 我们医护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对患者进行肌注或针灸时,经常遇到个别病人由于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空腹、高热等而出现晕针或晕厥现象。应如何预防和处理呢? 注射或针灸前,对精神过度紧张的病人,要认真做好解释工作,消除顾虑。对空腹、高热、体质虚弱等患者,均应尽量采取卧位或坐位。注射动作要轻柔,速度要慢,要边注射边交谈一些轻松话题,分散其精神注意力,在不知不觉中完成注射,并观察5~10分钟,方可让其离开。 注射或针灸过程中,如果病人突然出现头昏、眼花,面色苍白、出冷汗、心慌、恶心呕吐等现象,应迅速出针,使患者平卧(头低足稍高),给以温开水或糖...
“为什么会晕针??” 的相关文章
求解,怎样克服晕动症、3D眩晕症?
3D游戏眩晕怔是和人的生理结构有关,人耳中有个能判断身体平衡的器官,3D游戏中眼睛传达给大脑的信息是身体在运动,耳前庭器官传达的却是身体在运动,这就会产生眩晕症状,和晕车是一个道理,有的人容易眩晕是因为前庭器官过于敏感所至. 有的人以前玩3D游戏没有眩晕的感觉但是玩<半条命>却晕,因为半条命游戏过于真实如果想不晕,可以吃晕车药,来达到欺骗大脑.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8-07 17:15 拜谢~~~~~那除了吃晕车药,晕车还可以怎样来克服?
提问人的追问 2011-08-07 17:15 拜谢~~~~~那除了吃晕车药,晕车还可以怎样来克服?
晕车得人做些什么运动好
到高低不平的山路上慢跑,锻炼中耳的平衡能力.晕动症的症状因人而异,轻则头晕,重则会恶心、呕吐、出冷汗,甚至昏倒。
易患晕动症者可在搭乘交通工具出发前30分钟,预先服抗组织胺(antihistamines)1-2片,可减轻晕动症的发作。
如有可能尽量坐在车厢、机舱的前部中央,或仰卧船舱中央,可以因受震荡较少而减轻发病症状。
饮食不宜过饱,束紧腰带减少腹中脏器的震动亦有助于减轻症状。
医生建议晕动症者可将视力集中于远处不动的物体,或戴中层涂少许清凉油的口罩,可以减少由于视觉或嗅觉因素而诱发晕动症的机会。
长途旅行前应充分休息,并多做头部运动可以提高对震荡的适应力,而减少发病机会...
易患晕动症者可在搭乘交通工具出发前30分钟,预先服抗组织胺(antihistamines)1-2片,可减轻晕动症的发作。
如有可能尽量坐在车厢、机舱的前部中央,或仰卧船舱中央,可以因受震荡较少而减轻发病症状。
饮食不宜过饱,束紧腰带减少腹中脏器的震动亦有助于减轻症状。
医生建议晕动症者可将视力集中于远处不动的物体,或戴中层涂少许清凉油的口罩,可以减少由于视觉或嗅觉因素而诱发晕动症的机会。
长途旅行前应充分休息,并多做头部运动可以提高对震荡的适应力,而减少发病机会...
什么方法制止晕车的人以后都不晕车了?
首先,在上车船前不要吃得大饱,也不能空腹。过饱容易造成胃部不适而引起恶心呕吐,这是由于胃部在进食后蠕动加快造成的;太饿会引起低血糖反应,如头晕、出虚汗等等。上车船之前最好吃一些容易消化、低脂的食品,如水果、蔬菜、馒头和稀粥等。
其次,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在旅途中生气、烦闷或者焦躁等情绪波动也容易引发晕动症。
第三,靠窗或靠近车船前部乘坐,也可以适当减少晕动症状。如果真遇到晕车晕船的现象也不要紧张,因为越是紧张症状就越严重。
最后,可以试着用生姜防治晕车晕船。生姜是一种很方便有效的防晕物品。方法是将一片生姜敷于内关穴上(位置在手掌腕中正下方约6.5厘米处),用胶布或手绢固...
其次,一定要保持心情舒畅。在旅途中生气、烦闷或者焦躁等情绪波动也容易引发晕动症。
第三,靠窗或靠近车船前部乘坐,也可以适当减少晕动症状。如果真遇到晕车晕船的现象也不要紧张,因为越是紧张症状就越严重。
最后,可以试着用生姜防治晕车晕船。生姜是一种很方便有效的防晕物品。方法是将一片生姜敷于内关穴上(位置在手掌腕中正下方约6.5厘米处),用胶布或手绢固...
输液晕针是经常性的吗
不一定是经常性的,关键是你的体制太差了,你需要先把体质调理好后可能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就好象人体虚后大补一样,一下子可能受不了的,你的情况也是这样的.
我看不像晕针,因为晕针是在刚开始注射时出现的不适感。
如果你开了几分钟之后出现上述情况应该是输液反应。可能与你体质差和空腹下输液有关系。
不是吧。我从小到大晕过一次。跟当时身体状况有关
晕针、晕血还可以学医吗
你能,一切皆有可能。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宽。
咱不当内外科医生,当心理医生总行吧?
也不用见血,也不用见针的。还有啥可担心的?
完全不影响你那颗治病救人的心。
只要克服心理障碍,很容易的。见多了就不怕了。哈哈
看来需要多训练,习惯、麻木,恐怕就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