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阴虚和脾阳虚有何区别?如何区分?
按照高等中医类教材上,是不存在脾阴虚这个说法的。也就不存在症型比较了。中医理论上,大多拿消化系的阴虚归为胃阴虚,而非脾阴虚,或许某些文献上可能有脾阴虚这个概念,个人以为单消化系症状的阴虚,确实不能归于脾阴虚。在中医学理论中,五脏属阴,脾脏为阴中之至阴;脾脏为人体后天之本,气血津液生化之源。如果脾出现了阴虚,那必然出现其他脏器的阴虚,而不仅仅是脾阴虚。此贴仅仅是发表点个人在学说上的看法。如果楼主是问的考试题目,那您大可放心,不会出现在考试卷子上的。如果非要回答这个题目。那您可以拿“胃阴虚”和“脾阳虚”比较一下就可以了。
脾阴虚和脾阳虚有何区别?如何区分?脾阳虚!!???关于脾阴虚与和胃阴虚历代医家论述不一.有人主张无须分立,统称脾胃阴虚;也有人认为理论上有别,而治疗上又有密切联系.我个人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脏腑表里,共同完成人体受纳与运化功能。在临床上脾阴虚与胃阴虚虽有相似之处,但脏与腑毕竟属性不同,脾阴虚与胃阴虚概念有别,治法有异,各...
“脾阴虚和脾阳虚有何区别?如何区分?” 的相关文章
脾胃虚寒和脾阳虚的区别?
脾胃寒湿长期没治好,引起的脾胃虚寒,就是所说的脾阳虚。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症见纳呆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口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治宜健脾温中,代表方剂为理中汤。 脾胃虚寒的症状表现为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 脾胃虚寒的主要病因是饮食习惯不良如饮食不节制、经常吃冷饮或冰凉的食物引起。再加上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更易导致胃病。所以需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还有脾胃虚寒病人可多吃胡椒猪肚汤,生姜水。胡椒和生姜是健胃、暖胃的调味...
年轻人脾阳虚,不吃药自愈要多久?
吃点人参归脾丸。
舌苔胖大有牙印,爱涨肚,脾阳虚吃白术好吗?
白术多年生草本,喜凉爽气候,以根茎入药,具有多项药用功能。功效: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
小建中汤加减:本方能甘温补中,益气散寒。
白芍15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黄芪12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法半夏10克、
茯苓10克、饴糖30克(兑服)、甘草10克。
以上方药,水煎取汁250~300毫升,分3次温服。
苓桂术甘汤加减:本方能健肿益气,温阳化饮。
茯苓20克、桂枝12克、白术15克、法半夏10克、干姜6克、黄芪12克、...
请问医生我是不是脾阳虚?
炙草30 党参30 白术30 干姜30 补辜脂 恶8 扭膝20 杜仲20
怎么判断脾阳虚?怎么治疗?
中医脾虚证是指中医所称之脾脏虚弱而引起的病证,其病情虽较繁杂,但就长期的临床观察,主要有呕吐、泄泻、水肿、出血等,脾虚呕吐证见饮食稍有不慎即易呕吐,时作时止,胃纳不佳,食入难化,脘腹痞闷,口淡不渴,面白少华,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濡弱。脾虚呕吐为脾脏虚弱,胃气上逆所致,治宜健脾和胃止呕,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泄泻证见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脾虚泄泻由脾虚失运,湿注肠道所致,治宜健脾渗湿止泻,方选参苓白术散化裁。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