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裴氏着色真菌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9岁,上海郊区农民。左手背部疣状增生6年,无痛痒。6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手背近虎口处出现一紫红色皮疹,约米粒大小,用手剥脱后流血,无脓液,无痛痒感,无特殊气味。后皮疹逐渐增大。3年前于当地医院外用药膏(不详)治疗无明显好转。近3~4年来,皮疹逐渐增大并增多,数个皮损融合成草莓大疣状增生物,剥离后出血、结痂,偶有脓性分泌物、流血,伴臭味,无痛痒。病人否认外伤史。无发热、盗汗、全身乏力,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既往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无手术外伤史;无结核等传染病史;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皮肤科情况:左手背桡侧见2处4cm×2cm及4cm×3.5cm疣状增生物,表面有褐色痂皮覆盖,痂皮未见明显黑点,剥除痂皮,其下见少许脓性分泌物,皮损境界清楚。2处皮损间见浅表萎缩性瘢痕(见图1)。左手背第二掌指关节处见黄豆大紫红色丘疹,上覆薄屑,压之有血性液体流出。无压痛,伴臭味;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左手背皮损实验室检查:脓液及或坏死组织KOH涂片:找到单个或成堆的圆形的厚壁暗棕色孢子(见图2),称之为硬核(sclerotic body),也可见少量分隔菌丝。真菌培养:在沙堡弱培养基上,生长较慢,形成灰黑色菌落,表面呈绒毛状,菌落边缘色黑,背面黑色米粉琼脂小钢圈培养1周,可见喙枝孢型和枝孢型分生子梗(见图5),孢子梗顶端有齿状突起。有少量瓶型。组织病理:HE染色显示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伴角化不全。真皮内脓疡,其中可找到棕褐色圆形厚壁孢子(见图6)。细血管增生,管壁增厚,血管周围有较多浆细胞、中性白细胞及少量淋巴细胞浸润。菌种鉴定为:裴氏着色真菌(fonsecaea pedrosoi)。根据病史,结合真菌学检查及组织病理,诊断为皮肤着色芽生菌病。
  2 治疗 口服特比萘芬(兰美抒)500mg/d,3周后皮损开始明显缩小、变平、干燥,臭味减轻。治疗1月后,真菌涂片及培养均转阴,痂皮逐渐脱落,损害不断改善,直至留暗红色的萎缩性瘢痕(见图7)。总疗程5个月,共服用特比萘芬75g。分别在治疗2个月及疗程结束时检测肝功能均未见异常。患者自觉耐受性良好,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裴氏着色真菌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及温带地区,寄生于土壤中及植物上。可通过外伤侵入人和动物皮肤、皮下组织形成慢性肉芽肿损害[1]。此病在上海地区仍较为少见。1911年巴西Pe...

▼ "[置顶]裴氏着色真菌所致皮肤着色芽生菌病1例" 的相关文章:

有明显抗癌作用的一些植物

半枝莲 又名牙刷草,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高30cm左右,茎方,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卵状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有波状钝齿,大小不等。花单生于叶腋,青紫色,外面有密柔毛。果实卵圆形,秋季采全草晒干入药,可治肺癌、直肠癌。用法:半支莲15~50g,水煎服。
  石龙芮 又名野芹菜。毛茛科毛茛属,二年生草本,高20~40cm,叶有光泽,浅或深3裂,裂片常再分2~3裂,接近花的叶狭细而不裂。花黄色有光泽,生于枝梢。果密集呈长椭圆形,春、夏季采全草,洗净鲜用或晒干入药,可治食道癌、乳腺癌等。能抗癌的6大观赏植物
  蛇莓 又名地杨梅,蔷薇科蛇莓属,多年生...

【转】 观赏抗癌两相宜的花草(图)

有许多花草不仅具有观赏价值,也可药用,甚至有些还具有抗癌作用,下面列举几种,以便人们识别和应用。
        

【半支莲】又名牙刷草,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高30cm左右,茎方,下部匍匐生根,上部直立。叶对生,卵状椭圆形至线状披针形,有波状钝齿,大小不等。花单生于叶腋,青紫色,外面有密柔毛。果实卵圆形,秋季采全草晒干入药,可治肺癌、直肠癌。用法:半支莲15~50g,水煎服。

【藤梨】又名棠梨。猕猴桃科猕猴桃属。落叶缠绕藤本,小枝有长柔毛。叶互生,圆形、椭圆形或倒卵形,顶端...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