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罐疗法
「概述」
走罐疗法亦称推罐,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按语」
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临床常用的方法有:
1、轻吸快推,行卫气祛表邪:
轻吸是应用小号的火罐、以吸入罐内皮肤高于罐外3~4毫米,皮肤微微潮红为度、再涂以润滑剂,以每秒钟约30厘米的速度走罐。
此法吸附力轻,刺激力量小,主要影响皮部的功能,故以走罐后施术部位或周身汗出时疗效最佳。皮部是经络系统在皮部的分布,卫气循于皮肤之中,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
走罐疗法亦称推罐,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本疗法由古代拔罐疗法发展而来,为拔罐疗法中的一种,又可称为推罐疗法,现代应用较为广泛。
「操作方法」拔罐时先在所拔部位的皮肤或罐口上,涂上一层凡士林等润滑油做为介质,再以闪火法或滴酒法将罐吸拔于所选部位的皮肤上。然后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此法宜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如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的酸痛、麻木、风湿痹痛等症。
走罐疗法一般分为局部走罐和循经络走罐两种。
1.局部走罐:以病变部位为中心,进行较小范围的上、下、左、右旋转推行。如肩周炎,可以在肩部作顺逆时针走向的缓慢旋转。
2.循经走罐:以与病变相关连的经脉为主,进行较大范围的循经走罐治疗。如腰肌劳损,即循经过腰部的督脉经和膀胱经作上下往返移动的走罐治疗。
「禁忌症」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注意事项」
1.本疗法应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之部位,走罐前,在罐口或皮肤上涂上凡士林之类的润滑油,现时便于推动,减少疼痛;二则避免皮肤损伤。
2.推罐时,动作缓慢,用力均匀,要求罐口有一定的倾斜度。即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这样上、下、前、后、左、右地移动,就有会产生较大的阻力。
3.走罐疗法宜选用口径较大的罐子,罐口要求圆、厚、平滑,最好使用玻璃罐。
「按语」
本疗法疗效确实,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临床常用的方法有:
1、轻吸快推,行卫气祛表邪:
轻吸是应用小号的火罐、以吸入罐内皮肤高于罐外3~4毫米,皮肤微微潮红为度、再涂以润滑剂,以每秒钟约30厘米的速度走罐。
此法吸附力轻,刺激力量小,主要影响皮部的功能,故以走罐后施术部位或周身汗出时疗效最佳。皮部是经络系统在皮部的分布,卫气循于皮肤之中,起着保卫机体、抗御外邪的...
▼ "走罐疗法" 的相关文章:
注意这4点 拔火罐治病你也能
拔火罐前最好学习穴位常识很多人在家拔火罐往往凭感觉,所以效果欠佳。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有的患者腰部受凉了,就只在腰部最疼痛的地方拔一个罐儿,而实际上附近穴位也要辨证地再拔一到两个,甚至更多。但是,并不是说拔得越多效果越好,关键是拔的地方要正确,不能乱拔。
拔完火罐后记得看看“印记”
拔火罐留下的罐印以及颜色都很有意义,很多人常常忽视了这一点。比如罐印紫黑而黯,一般表示体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等,当然,如患处受寒较重,也会出现紫黑而黯的印迹。如印迹数日不退,则常表示病程已久,需要多治疗一段时间。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时,则提示风寒所犯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罐印呈...
我与中药拔罐——后背调理
我与中药拔罐——后背调理阿莲
后背中药拔罐是一个全体综合调理的过程,拔罐需先拔后背,但是对我来说这个过程太过于艰难。因为拔后背我有两大难,第一是喘不上气,第二个是痒。奇痒难忍。一开始什么垃圾都不出,甚至连罐印都很少有。就像调理我的脾胃一样,由于体弱气虚,不仅无法拔出垃圾,反而反映很厉害,这不是排病反映,是身体对拔罐负压作用的不能支撑。身体之弱,可见一斑。
神农人让我坚持,就如同我调理肠胃之时。果然像之前一样,在后背也是久久不出状况,每日坚持中药拔罐,两周之久没有任何的显示。老公说,拔不出什么,可能是你身体里面没有什么吧。可是我还是要坚持。但是对于...
中药拔罐治疗牙痛
中药拔罐治疗牙痛神农人
牙痛,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无论是牙龈、牙周和牙质的疾病都可以引起牙痛。
【病因】多因风火、胃火、肝火、虚火、龋齿或过敏均可导致牙痛。
【症状】牙痛甚、牙龈红肿,多属实火;微痛微肿,多属虚火;遇冷、热、酸、甜等物牙痛症,多属龋齿或过敏性牙痛。病有急性和慢性之分,症有寒热虚实之辨。
手阳明大肠经有穴通路主要循行于下齿部,足阳明胃经有穴通路主要循行于上齿部,所以下牙痛取合谷,上牙痛取内庭,效果更好。
方法:阿是穴疗法、下关、颊车、合谷、内庭。
上火引起牙痛,把神农园活血通络液涂到消脂棉棒上,把棉棒放到牙痛的地方咬住3-5分钟,每天3-5次,3天...
感冒不用怕--拔罐艾灸帮你解忧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人在一生中不发生感冒是不可能的,由于感冒是上呼吸道急性感染性疾病,多由病毒引起,具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情况下不吃药不打针7-10天可以自愈。只是现代人条件太好,心理承受能力又太弱,又有医疗保障,因此大把的药不管三七二十一只管往嘴里塞,其实吃药一个星期,不吃药也是一个星期,无非是心理作用,这就是现代人的一个通病。 记得7月初我写的一篇《艾灸--治好了老君感冒》的博文,那时是我初学拔罐艾灸,首次用拔罐和艾灸方法给老君治疗感冒,也许是他当时感冒较轻,3个小时就解决问题了,第二天什么...[推荐]火罐治疗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比较轻度的浅在性的急性红斑鳞屑性皮肤炎症。病因尚未明了,有人认为是病毒感染,也有人认为是神经功能障碍所致。属中医学“子母癣”的范畴。诊断要点:①患者多为青壮年,春秋两季发病较多。②多发于躯干及四肢近端,呈对称性分布。⑧病变开始为淡红色斑,数日后直径扩大至3.--,4厘米,中心炎症消退,呈淡褐色,上覆细碎糠状鳞屑,边缘淡红色。轻度浮肿,呈圆或椭圆形,多发于躯干,是为原发斑或称母斑。此后短期内发生许多大小不等的同样皮疹,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厘米,皮疹的长轴和皮肤纹理一致,其痒感轻重不等。④病程有自限性,一般4,--,6周可自愈,愈后皮肤不留任何痕迹,一般不再宴发。
刺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