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三根手指辨健康
三根手指辨健康
——中医脉诊的奥秘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
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
——中医脉诊的奥秘
●寸口位于手太阴肺经原穴所在之处,为脉之大会,而“肺朝百脉”,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运行都始于肺而止于肺,因此,寸口脉能够反映五脏六腑十二经气血的病变。
●另一方面,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与脾同属太阴,与脾气相通,而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所以脏腑气血的盛衰都可以反映于寸口。
“小姑娘,你的脉轻轻摸的话,感觉不明显,需要用点力才能摸到,这叫做沉脉,《脉经》里解释是‘举之不足,按之有余’,主里证。搏动力度偏弱,是阳气虚的脉象。”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教授王天芳一边将手指搭在我的手腕上切脉,一边解说。听到她的解释,我不禁暗暗吃惊,心想,最近的节食活动恐怕是有点过头了。
脉诊初感受
千百年来中医诊病就像一场考试,求诊的人在医生面前把手一伸,医生摸摸左手脉,摸摸右手脉,看看舌苔,反复询问病人症状、感觉,然后大夫就会将患者的...
▼ "【转】 三根手指辨健康" 的相关文章:
人体阳气与疾病13---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
把脉先学浮沉迟数,生死关头要辨阴阳田原:很多学生觉得脉象学很难,您的中医全部是自学的,在脉诊这方面给他们一些忠告?
李可:脉象这个东西啊,主要是要做到能看出来病势、走向,你掌握了浮、沉、迟、数四个脉就可以了。比如说,数,你要掌握他的一呼一吸要超过多少下,超过八九十下就属于数了。数在脉经上讲,属热,但是我发现呀,数脉它不但主寒,而且主大寒,非常危险的寒,正所谓热极必反。就是当你这个脉搏跳到100次以上,甚至200次,这个时候啊,你这个阳气己经没有了,完全外散了。可它是数脉,对于这种数脉你绝对不能用凉药。
所以学中医的入你要活看,你要结合不同机体的病人,在我身上如...
千篇一律的吃 成千上万的害
前几天助理告知,有位青岛高血压患者来电反应病情又开始反复,出现胸闷、头晕现象,非常担心。在我印象中,这位患者经过一个月的调理,根据该患者阶段性反馈,已经逐步趋于平稳,为何又出现反复情况呢?究根问底,原来是听了“养生专家”张悟本的电视讲座,前几天开始每晚吃生黄瓜、生茄子、喝绿豆汤。四月中旬,该患者在京就诊时,在候诊室就询问过我助理关于“养生专家”张悟本的情况,说是此次来京看病,在我和张悟本之间徘徊,想去找张悟本看病,缘由是他提的观点很新,能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但是高达一千八的挂号费令人迟疑,并且排号只能到今年十一后了。
在掌诊诊断中,...
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
心律失常的中医解释心律失常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胸痹、眩晕等范畴。在脉象上表现为结代、迟、数脉等。
心悸是指心跳不宁,时作时休。怔忡则为心跳无有宁时,不能自主。如由惊恐而发者,称为惊悸。心悸与怔忡在病因及程度上有差别,前者多因惊恐、恼怒所诱发,全身情况较好,发作时间短,病情较轻,后者则外无所惊,而自觉心悸不安,稍劳即发,全身情况较差,病情较重。《医学正传·怔忡惊悸健忘证》说:“夫所谓怔忡者,心中惕惕然动摇而不得安静,无时而作者是也。惊悸者,蓦然而跳跃惊动而有欲厥之状,有时而作者是也。”我国古代通过切脉来观察心律的变化。早在《黄帝内经》一书就有记载,...
原创摄影:大宽买玩具 (附:《看小儿病状歌》)
玩具店里琳琅满目
我挑呀挑,终于选中了
最喜欢的玩具。
我抱着心爱的玩具,笑了,
玩具店的老板——刘刘笑了,
爷爷的钱包也“笑”了。
我与秦俑、玩具合影。
我好开心呀!
《看小儿病状》歌
小儿头面部望诊经验口诀
1、 毛发望诊诀
气血充足毛发润泽,气血两虚毛发不华。
气血衰疲毛发作穗,气亏血枯毛发焦干。
2、 ...
阴阳虚实寒热辨
不是危言耸听,现实的中医已经步入一条不归路。我们无心去探讨其真实原因所在,但这却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可以实事求是地说传统中医的处境还不如可怜的东北虎,甚至不如那些可怜的麻雀。然而尚有这一小撮不知死活的笨蛋还在坚守着这块净土,并乐此不疲。
一位中医,无论医术多么高超,最后总是要走到阴阳这条路上来。否则的话,不能算做一位真中医。可以负责任的说,既便科技如此发达,再过五百年后,仪器仍然无法辨别人的阴阳气血虚实。
谈到阴阳,中国人张嘴就能说出来。可是究竟什么是阴阳,却又无法说清楚。特别是传统中医,离开阴阳,那简直是寸步难行。也可以这样界定:不懂阴阳的中医,不是真中医。看化验单诊病的百分百不是真中医,不...


zbqbaiqiang
zhaoyanyan_shida
li38792
dill
wine1023
CASIK79
flyingkoo
nb_zhenniu
yuqis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