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的症状是什么

更年期症状是指由于更年期精神心理、神经内分泌和代谢变化,所引起的各器官系统的症状和体片综合症候群。更年期是妇女必经的生理过程,这期间妇女从一个长期习惯的生育期内分泌环境过渡到一个生育功能丧失了的内分泌环境。所以女性到了更年期时不要太过于担心,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那么更年期的症状是什么?
  赣州长征医院妇科专家分析,更年期综合症年龄一般在45-55岁的妇女,症状除月经失调外,烘热汗出为典型症状,或伴有烦躁易怒,心悸失眠,胸闷头痛,情志异常,记忆力减退,腰腿酸痛等。详细归纳为以下几点:
  其一、月经失调症状: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经血量增多甚至血崩,有些女性可有周期延长、经血量逐渐减少,以后月经停止;少数女性更年期出现骤然月经停止症状。
  其二、精神、神经症状:如忧虑、抑郁、易激动、失眠、好哭、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时喜怒无常,类似精神病发作。
  其三、心血管症状:阵发性潮红及潮热,每天数次至数十次,时热时冷,影响情绪、工作及睡眠,常使患者感到十分痛苦,有时还伴有心悸、胸闷、气短、眩晕等症状。
  赣州长征医院妇科专家表示,更年期症状的出现及其转变与绝经的年龄、方式、健康状况、工作、生活等因素有关。一般在平时精神状态不稳定的人,较易出现症状,且程度往往也较重。因此女性最好是保持良好的心态。

医院地址位于:赣州市文清路79号(建国路口,四平家电斜对面)。
网站:www.2166666.com            QQ:329716666
电话:0797-2166666

▼ "更年期的症状是什么" 的相关文章:

一般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

很多女性对更年期不太了解,不知道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并因此产生了恐慌情绪。美琳婷羊胎素提示大家,适当了解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对于更年期的防治大有帮助。那么,一般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们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希望对广大女性朋友有所帮助。
美琳婷提示: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通常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精神症状:在精神心理方面,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呢?主要表现为悲观、抑郁、烦躁、失眠、记忆力减退、思想不集中等,有时喜怒无常,类似精神病发作。
潮热出汗:女性更年期有何反应,最典型的就是阵发症潮红及潮热,即突然感到胸部、颈部及面部发热,出汗、畏寒 ,有时伴心悸、胸闷、气短...

女性自我雌激素简单测试


看看吧,对女性很有好处的,自测以后就知道自己身体不适的原因以及妇科疾病的根源了,有近5万人做过这个测试呢。
  很多成年女性因缺乏医学常识,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尤其缺乏对自身雌激素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导致身体出现了一些女性特有的疾病。如:月经不调、子宫肌瘤、子宫内膜癌、乳腺增生、乳腺癌、更年期综合症、骨质疏松等30多种疾病。以下的测试将帮助大家了解雌性激素对女性的独特作用。
1、成年后已开始无其它病因的脱发、白发。初步判定:雌激素已开始下降,影响毛囊素的分泌。
 2、成年后已经开始无其它病因的失眠、神经衰弱。初步判定:雌激素已经开始下降,影响了脑垂体分泌的褪...

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比蜂胶强百倍

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比蜂胶强百倍
   糖尿病患者也能从吃松针上受益了!而且松针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改善效果,不知比蜂胶要强多少倍。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已确诊的糖尿病患者达4500万,并以每年约150万的速度递增。足病、肾病、眼病、脑病、心脏病、皮肤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我们一个个来说:
   坏疽(糖尿病脚)是脚部血管硬化、支端神经损伤,脚上的血管逐渐闭塞,微循环受到破坏,使坏死组织的代谢物无法排出,长久堆积后,病变组织严重腐败造成坏疽。
&nbs...

女性更年期必备的七大保健方法

更年期,对女性来说,是指卵巢功能从旺盛状态逐渐衰退到完全消失的一个过渡时期,包括绝经和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对男性来说,是指50~60岁这一阶段。在更年期,易发生浑身燥热、眩晕,心悸,眼前有黑点或四肢发凉等症状,需要特别注意保养。中国中医推出女性更年期必备的七大保健方法,愿你的更年期能得到很好的保健。

1.妇女自身应该了解一些更年期生理卫生知识,明白这是一个生理过渡时期,经过1~2年就可自然缓解,有利于解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同时家庭成员、邻居、伙伴和同事们也应了解更年期的主要表现,在工作上、生活上给予她们关怀和体谅。此外,要避免过重、过累、过度紧张的工作劳动;避免精神过度紧张,尽可能避免不...

冬令进补话丸药

丸药集中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大健康观,针对更年期女性、亚健康人群、中年人、老年人,丸药有着其独特的方面。        “治未病”是中医的大健康观,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就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并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点,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
       要进补养生和“治未病”,冬季是一年四季中最适宜的季节。中医认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冬季万物潜藏,人体的阴精阳气也趋于潜藏,...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