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之二十五

 
冬季六大节气养生原则
  立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立冬就是冬季开始的标志。其中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的农作物收晒完毕后都放入仓库里,动物们也开始准备要冬眠了。所以,立冬不仅代表了冬季的开始,还有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冬季是人体内阴气最盛阳气最弱的季节,也是进补的大好时机,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在立冬这一天,南北方的人们都会选择各种山珍野味来进行大补,只有这样才能抵御严寒的入侵。
  小雪
  小雪之后,气温开始逐渐降低,雨水在低温的作用下也变成雪花落了下来。但此时的雪量一般都比较小,并且夜冻昼化,所以称为“小雪”。
  小雪前后,阴冷晦暗的天气比较多,容易影响我们的心情,尤其是患有忧郁症的朋友也容易使病情加重。此时除了饮食的进补之外,也要实时调整自己的情绪,对身心进行调养。
  大雪
  大雪的意思是指此时的降雪比小雪时更大,天气也更加寒冷,各地的降水量相对也越来越少。俗话说:“瑞雪兆丰年。”厚厚的雪花覆盖在地上,就像是给冬作物盖上一层棉被,为它们度过冬天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民间有“冬天进补,开春打虎”的说法,此时的饮食要多食用一些维生素和蛋白质含量丰富并且易于消化的食物,讲究补肾壮骨、养阴益精和温补助阳。
  冬至
  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在中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这一天在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此后白天就会逐渐地变长,各地也开始进入最寒冷的季节。“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就是“进九”的标志。
  在冬至这一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习俗,比如北方吃饺子、馄饨、宰羊等,南方则吃米团、长面线,同时这一天也是祭祖的日子。但此时的饮食进补千万不能盲目,应该“对症用药”,否则无法达到保健的目的。
  小寒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当中记载:“十二月节,月初寒尚小,故云。月半则大矣。”俗话说:“小寒大寒,冷成冰团。&...

▼ "《黄帝内经与易经里的养生之道》之二十五" 的相关文章:

肾病患者饮食三大误区

只吃素菜,不吃荤菜
由于对肾病患者饮食过分强调,患者的主食和蛋白质的摄入受到很多限制,丢失的蛋白质不能及时补充,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和低蛋白血症,易加重病情。因此在肾脏病早期没有肾功能损害时,不必限制蛋白质摄入,只有当肾功能下降时才应该开始进行低蛋白饮食治疗。
      以往一贯推荐食用高质量蛋白(如肉、奶等)以补充体内缺乏的必需氨基酸,而今我们则主张荤素兼顾,以满足机体对各种营养需求。忌油腻,限制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蛋黄、鱼子、猪蹄、肉皮、鸡皮等的摄入。宜食鸡肉等“白肉类”荤菜,少食用牛、羊肉等“红肉类”。 蛋白...

冬季养生法有哪些

  冬季养生法——饮食调养  严冬季节,寒气逼人,人体的生理活动需要更多的热能来维持。中医学认为,冬季应是人体阳气潜藏的时候,也就是说,人体的生理活动因冬季气候特点的影响而有所收敛,并将一定能量贮存于体内,以为来年的“春生夏长”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又要有足够的能量来维持冬季热能的更多支出,健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现代营养学研究证实,在低温条件下,人体热能消耗有明显增加,主要是由基础代谢增高、出现寒战及其他不随意运动、防寒服装负担及其限制活动所引起的能代谢率上升所致、这些都已得到生化代谢方面的证明,如甲状腺功能增强,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而提高氧的摄取量等。热能消耗增高的幅度则常因实际曝...

狂犬病疫苗,狗苗接种

疫苗接种   为易于接触到狂犬病病毒的人群接种狂犬疫苗。我国现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因定毒的甲醛灭活疫苗,免疫方法为肌肉注射5针,即第0、3、7、14、28天各注射2ml,如咬伤程度严重或伤处近中枢神经可加倍量注射疫苗,疫苗使用如不及时或剂量不足都会影响预防效果。疫苗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的使用:在人被咬伤后,除对伤口立即清洗外,还可应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以人的免疫血清为佳,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注20-40国际单位,其中一半注射于伤口周围。如应用马的免疫血清应有用前需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反应及禁忌   接种反应   (1) 局部...

21岁少女遭宠物虫致下肢瘫痪 饲养宠物不要过分亲密

新闻:幼年时与宠物相伴而眠 成年时被包虫噬骨瘫痪
搜狐新闻2012年3月21日:据《广州日报》报道,现年21岁的湖北黄冈少女小周自从14岁开始罹患怪病,每半年就发一次高烧。奇怪的是,高烧前她总先出现右腿疼痛,继而肿胀并出现大块的红斑。小周的高烧通常持续三到五天,到医院注射青霉素等抗生素或服用抗炎药后就有所缓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周在行走时发现右腿不时出现疼痛红肿症状,必须停下来休息才能缓解,原来每半年一次的高烧渐渐发展成一月一次。几年来,周妈妈带着女儿在湖北、广东多地求医,却始终无法确诊病因,病情始终无法缓解。直到去年4月,“怪病”导致小周下肢瘫痪。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骨科医生们终...

中医学基础----之五

第六章 病因与发病
中医学认为,人体各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从而保持着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当这种动态平衡因某种原因而遭到破坏,又不能立即自行调节得以恢复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
  病因,就是破坏人体相对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的原因。古代中医病因学将致病因素分为三种:即外因(如六淫、疠气等),内因(如七情)和不内外因(包括饮食不节、劳逸损伤、外伤、寄生虫等)。痰饮和瘀血是人体受某种致病因素作用后在疾病过程中形成的病理产物,又能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某一脏腑组织,发生多种病证,故又属致病因素。其实,中医的所谓\"不内外因\",有的即是外因,如外伤等;有的...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