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急性焦虑发作”障碍与治疗

一年一度的春节就要来临了,有些容易患焦虑情绪或焦虑症状的朋友们,过节期间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如其来的事情,心情可能会为此变得很糟糕甚至会导致急性焦虑的发作,所以建议这些聪明而敏感的朋友们,一定要特别呵护好自己的情绪。在此提出一些建议给大家,请做参考。
一、   急性焦虑发作(惊恐发作)的症状表现主要有:
1、身体症状:
头部:因换气过度所引发的大脑缺血导致的眩晕感,严重者有可能会晕倒;
眼睛:目光游离闪烁,视线模糊,难以聚焦;
嘴巴和喉部:嘴巴发干,吞咽困难,喉部有异物感,想咳嗽,喉部肌肉发紧,说话时声音发颤;
心脏:收缩加速,心跳剧烈,有时甚至停跳一两下,胸部有明显的不适和疼痛感;
呼吸:呼吸加快且短促,极有可能导致换气过度症状,似乎无法深呼吸,经常上气不接下气,有窒息感;
胃部:胃里七上八下,或者像打了结一样,有想呕吐的感觉;
肌肉:全身上下肌肉紧绷,尤其是脖子和肩部,胳膊会僵硬,双手会无意识的紧握成拳,还有另一种极端就是四肢无力,腿脚发沉或发软,四肢冰凉潮湿,并且频频出汗,有时还会颤抖发麻;
身体:整个身体忽冷忽热,身体发麻,部分肢体有刺痛感,身体有疲惫虚脱的感觉,有时感觉身体在旋转。
(很多急性焦虑发作的患者因为心脏、血压的快速变化而怀疑是心脏病或心血管疾病而去医院急诊,医学检查一切正常,过半小时后基本恢复正常状态,这也是急性焦虑发作的一种情况)
2、心理症状:
思维:思维涣散或紧张,有濒死感、失控感和大难临头感;注意力不集中,失去判断力,感觉抓狂,有时感到恍若隔世,严重的失去了现实感;
情绪:躁狂或愤怒,忧郁或逃离,恐惧发病和死亡,情绪混乱或瘫软;
3、行为:伴随身体的不安和心理的紧张惶恐感,自己有想脱离现实的感觉,逃避或投降的行为倾向严重,有时会僵直麻木,不知道该说什么或做什么。
二、   急性焦虑发作的心理治疗:
结合引发急性焦虑发作障碍的原因,治疗办法主要有:
1、        身体疾病引发。据报道,患心脏病的人中有95%的人同时患有焦虑症,患有比较严重的身体疾病的人中有超过一半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焦虑症。如何看待身体疾病,最好的办法是正确对待疾病,接纳自己身体疾病的现实,积极的寻求治疗。如果是永久性的疾病,也...

▼ "浅谈“急性焦虑发作”障碍与治疗" 的相关文章:

四十七、其它心理疗法为什么无法消除四大心理障碍

  《四十七、其它心理疗法为什么无法消除四大心理障碍》
 
 
 
从四大心理障碍形成机制示意图可以看出,人的生存需求是一切心理行为产生的根本动机,心理事件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外因,如果生存需求属正常的求生需要,心理事件只能形成正常的应激反应,而不会形成心理障碍,只有当正常的生存需求夸大为四大情结,才能形成心理障碍的内因,心理事件(外因)与四大情结(内因)相互作用,才能产生四大错觉,驱使人产生错误判断、决策和行为,形成强迫性重复,才能形成四大心理障碍。
在这个过程中,生存需求是一切心理行为的总动机,没有生存需求,就不会有任何心理行为,但生存...

性障碍 不射精

                             性障碍 不射精
lily6171(中国 湖北)问:
老师您好,我先生跟我结婚三年多,一直以来性生活不是太和谐,我感觉他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偶然的情况下被我发现他经常通过观看色情片的方式进行自慰,经过我的询问发现他自慰史长达十几年...

艾舒坦小慧:癌友出现的障碍及对策

 障碍一:食欲减退
  常在癌症发病初期即表现出来。其原因包括癌瘤增大、毒素产生、化疗药物及放射线的作用等。病人的食欲可大为减退,导致进食量锐减,有的仅达到发病前的三分之一甚至更少。 
  对策:应强调少量多餐,每日进餐次数不限,鼓励病人进食,想吃时就吃,并尽量多吃。若在进餐过程中感觉疲倦或不适,可休息片刻后再进食。尽量满足病人对食物及烹调方法的要求并不断变换花样,特别注意色、香、味、形的搭配。注意软硬搭配、干稀搭配。可试用适量的开胃品(如山楂等)或者中药制剂艾舒坦以增进食欲。适量增加盐分的摄入对有的癌症患者提高食欲有一定效果。进餐前后应保持轻松愉快的心情。过甜或油...

世界睡眠日:睡眠障碍者该何时就诊?

    正常的睡眠时间应该是多长呢?答案是不一定。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量有很大差异,大多数成年人在夜间睡7至8个小时,然而很多人的睡眠量虽然减少却未造成明显影响。您究竟睡了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您的体力和精力的恢复程度。 有时,躯体的一些疾病也会造成失眠,明确诊断您是否患有某种特殊的睡眠障碍是很重要的。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是否有人提及您的鼾声很响并且是间断性的?
    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么您可能患有睡眠窒息...

(三十二)心理疾病就是逆反性的过程

          《三十二、心理疾病就是逆反性的过程》
 
 
 
心理疾病也属于心理事物,所以整个过程都存在着逆反性规律。因为心理疾病和身体疾病虽然都存在于人体,但却有主客顺逆之反,心理疾病因为心理因素,身体疾病因为身体因素,心理疾病治“心”,躯体疾病治“身”。身属于客体,需顺向对待,心属于主体,需逆反对待。身体属于人的物性的一面,符合物理学规律和逻辑规律,遵循减少原理,心理属于人的人性的一面,符合心理学规律和反逻辑规律...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