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精彩行动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常暴发性流行,传染性极强,儿童比成人为轻,婴幼儿很少患本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通过患眼-物品-健眼,或患眼-水-健眼的方式传染(接触式传染)。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急性结膜炎。是由一种微小RNA病毒(微小核糖病毒组中的肠道病毒70型)感染引起。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1~周,一般无后遗症,愈后较好。
红眼病有以下特症:⑴ 潜伏期短,约为8~48小时,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较重的怕光、流泪、异物感,甚至眼部有磨痒,刺痛或眼球触痛;⑵ 分泌物为水样或浆液性;⑶ 眼睑高度水肿;⑷ 球结膜下出血:发病后2~3天内即见球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重者波及整个球结膜,7~14天后消失,尤以青年人多见;⑸ 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起病时即发生,用荧光素染色,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有弥漫细小的点状着色,约一周后,随结膜炎的痊愈而消失。愈后不留痕迹,不影响视力;⑹ 耳前淋巴结肿大。
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在结膜炎症消退后一周发生下肢运动麻痹等。
对“红眼病”的治疗一般使用抗病毒类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病毒灵干扰素滴眼剂,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用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有前房炎症时加用散瞳剂或解热镇痛药。
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就诊,并告知他人注意预防;不与红眼病人共用毛巾及脸盆;红眼病人应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可以使用抗病毒的滴眼液滴眼治疗;红眼病人使用的毛巾,要蒸煮...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常暴发性流行,传染性极强,儿童比成人为轻,婴幼儿很少患本病。常发生于夏秋季节。通过患眼-物品-健眼,或患眼-水-健眼的方式传染(接触式传染)。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暴发流行的急性结膜炎。是由一种微小RNA病毒(微小核糖病毒组中的肠道病毒70型)感染引起。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自然病程约1~周,一般无后遗症,愈后较好。
红眼病有以下特症:⑴ 潜伏期短,约为8~48小时,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较重的怕光、流泪、异物感,甚至眼部有磨痒,刺痛或眼球触痛;⑵ 分泌物为水样或浆液性;⑶ 眼睑高度水肿;⑷ 球结膜下出血:发病后2~3天内即见球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重者波及整个球结膜,7~14天后消失,尤以青年人多见;⑸ 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起病时即发生,用荧光素染色,在裂隙灯下可见角膜有弥漫细小的点状着色,约一周后,随结膜炎的痊愈而消失。愈后不留痕迹,不影响视力;⑹ 耳前淋巴结肿大。
少数病人可有全身发热、乏力等症状,在结膜炎症消退后一周发生下肢运动麻痹等。
对“红眼病”的治疗一般使用抗病毒类滴眼液,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病毒灵干扰素滴眼剂,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用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有前房炎症时加用散瞳剂或解热镇痛药。
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就诊,并告知他人注意预防;不与红眼病人共用毛巾及脸盆;红眼病人应尽量不去人群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可以使用抗病毒的滴眼液滴眼治疗;红眼病人使用的毛巾,要蒸煮...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的相关文章:
怎么预防“红眼病”
卫生部发布的《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控知识》指出,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多发于夏秋季,病人家庭成员、密切接触者,接触患者后应用75%乙醇消毒双手。全文如下: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性传染性眼病,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80、90年代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多发于夏秋季、各年龄组人群均可感染发病、自然病程短、无特殊治疗药物、预后较好、极个别伴有神经系统症状。一、预防控制措施:
1.公众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