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八成孩子厌恶儿童歌曲?

调查之一  “90后”孩子无儿歌可唱 
  
  说起儿童歌曲,大人们很快就会想到《让我们荡起双桨》、《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这些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优秀儿童歌曲曾陪伴几代青少年成长,而如今“90后”孩子在音乐课本里却找不到他们喜欢的新儿歌。
  幼儿园老师在教孩子们唱歌,现在除了教材上的歌曲外很少有适合孩子们唱的歌。 
  
  5月21日至22日,记者在长春市几家幼儿园以及小学进行了调查,现在的孩子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呢?调查结果显示,儿童最喜欢的三种歌曲形式依次为流行歌曲、影视歌曲和网络歌曲,而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80%的儿童明确表示不喜欢,甚至厌恶现在的儿童歌曲。由此可见,少年儿童“无歌可唱”已成为事实。
  调查之二  小学生更喜欢流行歌曲 
  
  那么孩子们究竟喜欢什么样的歌曲呢?在一所小学的校园里,记者采访了不同年级的孩子,他们给出了和其他几所小学孩子同样的答案。 
  
  小学生:新儿歌难听难唱
  
  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虽然每周上两节音乐课,但是他们喜欢的只是音乐课上轻松的气氛,并不是课堂上学到的那些歌曲,但对于老儿歌,像《小燕子》、《丢手绢》、《春天在哪里》等,孩子们普遍表示认可,并称这些老儿歌都是家长教给他们的。在小学二年级的一本音乐教材里,记者看到新儿歌占据了教材的大半,而像过去的那些老儿歌,在教材内已很难找到了。而这些教材里的新儿歌,孩子们大都不买账,一个孩子甚至直言:这些新歌难听难唱,老师教的时候,自己的学歌兴趣几乎为零。
  一名小学生告诉记者,他们平时更喜欢唱的是流行歌曲,像《狼爱上羊》、《求佛》、《酸酸甜甜就是我》等等歌曲,而并非是他们音乐教材里的那些儿歌,虽然教材内的《大树妈妈》、《郊游》等儿歌很多,但他们并不喜欢唱。“我们觉得流行歌曲充满活力,更适合我们,大人唱的歌曲不但熟练,而且声音优美;男生唱的歌曲有气势,女生唱的歌曲更温柔。”几名小学生这样对记者说,还随口给记者哼唱起了“狼爱上羊啊……”
  老师:新儿歌传唱率并不高
  随后,记者采访了几位小学的音乐老师,他们告诉记者,他们在授课过程中大都是以教材为准,但老师们也发现很多孩子喜欢唱流行歌曲。虽然音乐教材里新儿歌占大多数,在授课过程中,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还是挺高的,但传唱率并不高,大多数孩子...

▼ "为何八成孩子厌恶儿童歌曲?" 的相关文章:

都只能让你变得更加厌烦和乏味

。深受启发.特意发表跟大家分享一下

  因为最近频频出现在各大媒体 报纸 电视上 不乏很多剩女主动追求异性之广告节目

  诧异的是往往被剩下的都是貌美如花 高收入 有车有楼之白领人群

  为什么呢?深究其原因 也就有了此篇文章的感悟。

  以下为转载的内容

  在上海北京连续办了几场“剩女”讲座,就我看到的一些问题跟大家分享。首先,定义一下什么是“剩女”?我从来不认为结婚是每个人必需要做的事情,很多人是不需要也不适合结婚的,但是我很肯定的认为每个人此生都需要恋爱,都需要学会爱和被爱。跟媒体上鼓吹的“剩女”定义不同,我指的剩女是――有爱的意愿,可是因为消极等待的态度、不良的家...

正好有一位监理来工地检查,这家伙我非常讨厌他

从来没养过宠物之类,但在我从机关调到施工一线项目部后,却不得不养了一条狗。那是因为项目部院里的建筑材料夜里丢失的太厉害了。
我养的头一条狗,是一条德国纯种的牧羊犬,大名“黑贝”。是朋友专门从武警种犬基地要来的。
这条狗要来时,才刚满月,走路摇摇摆摆的,黑绒绒一团,十分可爱。
在外地施工,生活是很单调的。这个小家伙的到来,立刻引起了众人的喜欢。尤其是两个年青的女资料员,更是爱不释手。
朋友把狗交到我手里的时候,曾郑重其事地对我说:这狗很名贵,要好好养,牛奶要兑上水,千万不能沾腥荤等等。但我自己知道怎么做,却根本控制不了别人。当我下工地不在的时候,那两个小资料员就抱着它当玩具玩,还不断地把她们爱吃...

[推荐]孩子神经性厌食怎么办?

  儿童神经性厌食是由不良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一种饮食障碍。早期表现为节食、厌食,进而缺乏食欲,严重纳差,消瘦。长期厌食将严重影响幼儿的生长发育,包括智能发育。一般而言,婴儿较少有厌食行为,幼儿则经常表现为不主动或不好好吃饭,多见于女性。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9.5。
  一、病因 次要有以下四种
  1.喂养方法不当 有的家长一味迁就孩子,对孩子百般娇惯,常常是一顿饭可以喂上1-2个小时,边追边喂,边喂边哄,用威胁恐吓的手段强迫孩子吃饭,从而降低了食物中枢的兴奋性,最终导致厌食。这种情况主要表此刻教龄前期的幼儿上。
  3.心理因素 现代社会中以身材苗条为为美,因而使得一...

回复:.神经性厌食怎么办

网友提问:.神经性厌食怎么办
....查看问题>>
专家回复:神经性厌食症
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有关的因素,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社会心理因素   青春期,女孩伴随第二性征发育而来的是日益丰腴的体形。对此,容易产生恐惧不安,羞怯感,有使自己的体形保持或恢复到发育前“苗条”的愿望。青春期是神经性厌食症发病率最高的时期。   社会观念左右着胖瘦美丑的标准。在文明和发达的社会中,有一种以瘦为美的认识误区。这就是为什么20多年来社会文明及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以消瘦为特征的神经性厌食症患病率却呈明显的逐步上升趋势,尤其在某些职业中,如芭蕾舞演员、时装模特中,该症的患病率是普通人...

识别厌食症的危险信号

  
识别厌食症的危险信号
   进食障碍(Eating disorder)这个词用来界定一组与进食态度、行为相关的特殊异常表现,如对进食行为的过度限制或失控感、进食习惯的紊乱,过分关注自己的体形、体重,造成内心痛苦和身体的损害(营养不良、内分泌或代谢紊乱、各器官系统功能紊乱),打乱正常生活秩序,甚至威胁生命。这种行为异常不是继发于其他任何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却多在综合医院各科进行检查和躯体治疗。这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精神疾病,以女性青少年或年轻人发病率最高,年龄较大女性和男性也有发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患者,害怕发胖和对体型、对体重的歪曲的认识与期望是...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