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acute leukemia,AL )是一种常见的造血组织恶性肿瘤性疾病。疾病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并呈克隆性增生。因白血病细胞具有增殖能力,而分化成熟受阻,使得白血病细胞在骨髓内聚集、抑制正常造血细胞增殖,并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而导致贫血、出血、感染和不同程度的肝、脾、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症状和体征。
急性白血病起病急,自然病程少于 6 个月,骨髓中原始细胞在 30% 以上。根据细胞形态学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 藏医学病因 ]
一、内在因素
1、胎毒因素:禀赋薄弱,体质不健,胎毒内伏是疾病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母体虚弱,胎中失养,或孕育期间母体感受毒邪,潜伏于内,遗传下代。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卫外不固,正气不足,无力抗邪,又易罹患疾病,极易形成久病不复的诸虚不足。
2、正虚因素: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在正常状态下,人体会保持动态平衡,正气充足,而不生疾病;正气虚弱,正血、三因、津液虚少或逆乱便会导致肝不生血,黄水偏盛于肝和骨,津液虚乏的疾病状态。
3、血瘀因素:血瘀既是疾病发生与发展过程中病理产物,又是致病的关键因素。胎毒内伏与外来之毒相合,侵袭机体,流注经络,阻碍正血运行,日久导致血液瘀滞。反之,血瘀又可影响正血、三因、津液之生化,而使诸虚不足进一步加重。
二、外在因素
1、饮食因素:暴饮暴食,饥饱不调,嗜食偏食,饮酒过度,或过食药毒等均会中伤肠胃。胃不受纳,肠失运化,正血化生无源。同时,肝血虚弱,黄水滞注,可形成邪痞。黄水流注,易流窜脏腑、经络、肌肤而形成痞核;易与瘀血交织,形成痞瘀互阻,凝结于胁下形成叉愁;流注于经脉、肌肤之间形成骨痞、精痞。
2、疾病因素:大病失于治疗,或辩证有误,或选药不当,形成久病不复,以致心血不足,隆失...
▼ "急性白血病" 的相关文章:
白血病 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白血病发病急,骨髓和外周血中主要是原始细胞,若不治疗病人常于半年内死亡。根据白血病细胞的类型,临床上又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两大类,每类又有几型。目前国内外通用的分型如下:
一、FAB分型
① ANLL分为8个亚型:急性髓性白血病微分化型(M0)、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2)、早幼粒细胞型(M3)、粒-单核细胞型(M4)、单核细胞型(M5)、红白血病(M6)、巨核细胞型(M7)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血象②ALL分为三个亚型:L1 、L2和L3型。
近年来又根据细胞的免疫学...
急性白血病症状
急性白血病症状 &nbs...白血病十问
白血病十问1.什么叫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组织的恶性疾病,俗称\"血癌\",特点是某一类型的白血病细胞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的肿瘤性增生,可浸润体内各器官、组织,使各个脏器的功能受损,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临床上常有贫血、发热、感染、出血和肝、脾、淋巴结不同程度的肿大等。骨髓及外周血中可出现幼稚细胞。
2. 白血病为什么称为\"血癌\"?
白血病具有与其他恶性癌瘤的共同特点。即:
(1) 白血病细胞和恶性肿瘤细胞一样,可以无限制地增生;
(2)白血病细胞也可像其他恶性肿瘤细胞一样,无阻拦地侵犯人体的各种脏器,影响脏器功能,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
(3)白血病也可以表...
白血病早期预防和治疗
中华健康网的血液病专家介绍说白血病俗称“血癌”,是造血系统的一种恶性疾病,发病率约占肿瘤总发病率的5%左右,是儿童和青年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点为:在骨髓或其他造血组织中,任一系列白细胞及其幼稚细胞发生无限制地增生(称为白血细胞),浸润全身各种组织,并进入外周血液中,引起
周围血液中白细胞改变。
白血病发病原因至今未明,但许多研究认为,病毒可能是其主要因素,遗传、放射化学物质等,与其发生也有一定关系,所以,少接触放、化学物质及增
强体质等是白血病预防的最重要途径。
白血病类型复杂,一般根据病程急缓,分为急性白血病和慢性白血病两种。根据白血细胞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又可分为急性淋细...
急性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的介绍【分类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分型对于指导治疗、判断预后和研究病毒病因都非常重要。
1.急淋白血病:①L1,原淋巴细胞体积小,儿童多见,预后较好;②L2,大细胞为主,大小不等,成人多见,预后较差;③L3,大细胞为主,大小一致,临床少见,预后差。
2.急非淋白血病:分7型:M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2(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3(急性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