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症状表现与检查
无论何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血小板减少,都可引起典型的出血:
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
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一)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 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二)体征
1.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粘膜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内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生命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皮肤紫癜以下肢...
多发性瘀斑,最常见于小腿;或在受轻微外伤的部位出现小的散在性瘀斑;粘膜出血(鼻出血,胃肠道和泌尿生殖道和阴道出血)和手术后大量出血。
胃肠道大量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内出血可危及生命。
(一)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是血小板显著减少, 伴有皮肤粘膜紫癜,严重者可有其它部位出血如鼻出血、牙龈渗血、妇女月经量过多或严重吐血、咯血、便血、尿血等症状,并发颅内出血是本病的致死病因。过敏性紫癜的特点是四肢肌肤散布斑点或波及全身,重症患者伴关节疼痛或腹痛,便血、吐血、崩溃等,严重者可发展为紫癜性肾炎。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性综合病征,是常见的出血性疾病。特点是血循环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使血小板破坏过多,引起紫癜;而骨髓中巨核细胞正常或增多,幼稚化。临床上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二者发病机理及表现有显着不同。
急性型多为10岁以下儿童,两性无差异。多在冬、春季节发病,病前多有病毒感染史,以上呼吸道感染、风疹、麻疹、水痘居多;也可在疫苗接种后,感染与紫癜间的潜伏期多在1-3周内。
成人急性型少见,常与药物有关,病情比小儿严重。起病急骤,可有发热。 主要为皮肤、粘膜出血,往往较严重,皮肤出血呈大小不等的瘀点,分布不均,以四肢为多。粘膜出血有鼻衄、牙龈出血、口腔舌粘膜血泡。常有消化道、泌尿道出血,眼结合膜下出血,少数视网膜出血。脊髓或颅内出血常见,可引起下肢麻痹或颅内高压表现,可危及生命。
慢性型较为常见,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80%,多为10-40岁,女性为男性的3-4倍。起病隐袭。患者可有持续性出血或反复发作,有的表现为局部的出血倾向,如反复鼻衄或月经过多。瘀点及瘀斑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的皮肤与粘膜,但以四肢远端较多。可有消化道及泌尿道出血。外伤后也可出现深部血肿。颅内出血较少见,但在急性发作时仍可发生。脾脏在深吸气时偶可触及。
(二)体征
1.急性型可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粘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和血肿,皮肤瘀点多为全身性,以下肢为多,分布均匀。粘膜出血多见于鼻、齿龈,口腔内有血泡。胃肠道及泌尿道出血并不少见,颅内出血少见,但有生命危险。脾脏常不肿大。
2.慢性型皮肤紫癜以下肢...
▼ "血小板减少症临床症状表现与检查" 的相关文章:
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型与临床什么是阳萎介绍检查法
陈忠怨主治医师,医疗专业毕业,自70年代起便开初自事...详细>>陈文伯主任医师,死于1936年,是著名中医女科和内科...详细>>
再死障碍性贫血概述 再死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简称再障系多类病因引起的造血障碍,导致红骨髓分容量增加,代以脂肪髓,造血衰竭,以齐血细胞增加为主要表隐的一组综开征。据国内21省再死障碍性贫血(市)自治区的调查,年发病率为0.74/10万人心,分明矮于白血病的发病率;慢性再障发病率为0.60/10万人心,急性再障为0.14/10万人心;各年龄组均否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女性发病率详高于女性。 普通表隐为贫血、出血、...
你了解血小板减少吗
血小板减少是一种近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疾病,因为这种病症已经越来越普遍,我们不得不给它以重视,这也是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着想。下面是一些有关血小板的减少的一些介绍,好让大家对血小板的减少有一些基本上的了解。人们血液里的血小板,正常人每立方毫米血液中大概含有10到30万个血小板,每个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8到12天。血小板具有促进止血、加速凝血、维护毛细血管壁完整的功能。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在止血和凝血的过程中的功能是形成血栓,堵塞创口,释放与凝血有关的各种因子。多种出血性疾病都是血小板数量、质量异常引起的。数量增多和减少都有着不同的症状。如果血小板减少严重了,就...
白血病症状您了解多少
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疾病,治疗非常困难,只有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效果才好比较好,所以前提是要知道白血病症状,那么您了解多少呢?下面石家庄智魁中医血液病专家给我们介绍一下。白血病的发病有比较快的也有慢的,儿童和青少年病人多数发病比较快。常见的初期症状有发热、进行性贫血、显著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老年人和部分青少年发病比较慢,病情是逐渐进展的,及时的发现其早期症状对治疗和预防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白血病症状:
1、 发热 大多数患者以发热为早期表现,有的是38度一下的低热有的是39度甚至40度的高热。
2、 贫血 贫血是白血病的首发症状,患者常常会有脸色苍白,感觉浑身虚...
大便便血的原因及预防及预后
便血是指大便带血或全血便,是小肠以下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症状。常见于肛门、直肠、结肠及小肠疾病。临床症状除大便带血外,依病因不同而表现为发热,腹痛及全身其它部位出血。发病原因:导致大便便血的常见原因有肛门痔病、损伤、消化道炎症、恶变、血管病变等,某些急性传染病、肠道寄生虫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病症以及维生素缺乏等全身病症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大便便血背后往往隐藏着各种病症。大便便血的原因常见的有下消化道病症、全身性病症及上消化道病症。这些原因都是诊断大便便血时应考虑的因素。
1.大便便血的诊断之分清大便便血性状、出血方式、颜色和出血量
病变部位不同、病种不同,导致的大便便血情况也不同,临...
白血病的临床表现
白血病的起病急缓不一,儿童和青年患者多起病多急骤,有高热,进行性贫血和严重的出血倾向。部分成人和老年人可缓慢起病,常因低热,乏力,脸色苍白,活动后气急,牙龈肿胀,皮肤紫癜和月经过多而就医。笔者根据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多年来对于 白血病的诊治经验,对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作详细介绍。一、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群 指因白血病细胞增生,抑制了正常的白细胞、血小板和红细胞生长,所引起的感染,出血和贫血等症状。
(一)感染 半数的病人以发热为早期表现。可低热,亦可高达39~40℃以上,热型不定。较少畏寒,但出汗较多。虽然白血病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