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龙太极养生灸 《50ml》 268元/瓶
商品货号:ECS000002
商品库存: 10000
商品品牌:御龙
商品重量:0克
上架时间:2009-06-29
商品点击数:1813000
用户评价:
市场价格:¥268元
注册用户:请登陆后查看
高级会员:请登陆后查看
商品总价:请登陆后查看
可兑换积分:20 积分
购买数量:
商品描述
商品属性
商品标签 【御龙太极养生灸的功效原理】
中医理论认为疼痛是由寒湿内停、气血痹阻等所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本品秉承藏医秘传灸法,结合中医理论利用高科技研制的神奇通络产品。以多种名贵中草药为原料,不含任何激素,无毒副作用。对由气血痹阻、寒湿内停、跌打损伤等所致的各种疼痛具有出人意料的奇异效果。
一种全新的经络全息理疗法,一种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它继承中医古经络学的阴阳掌灸原理,结合现代药物纳米载体渗透技术,利用手掌代替一切灸具,以特殊中草药精华作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掌上针灸,通过穴位给药,内病外治。御龙太极养生灸利用人体经络全息学说及手掌的特定磁场温度,将手掌压在人体穴位及病变部位,发挥药物疗效、热疗和穴位刺激的三重功效,当药物在手掌阴阳灸的作用下,10秒就能穿透皮肤,经肌肉经络、骨骼,直达病灶,药物在穴位处就像无数个无形的针,似一层一层的波浪由穴位向周围发散,将穴位经络打通,调节阴阳,快速去痛。使你远离疼痛的折磨,真正体验到掌到痛除的神奇感觉。不打针不吃药,效果立竿见影!
独特的康复理疗风湿骨病的液态针灸疗法,纯中药精华,没有任何毒副作用。它以特殊的药物做针,把传统针灸变得更神奇、更简单、更有效。
仅需药一抹,掌一扣,30秒钟药物穿透皮肤、肌肉、直达骨骼病灶,掌到痛消,按疗程医治风湿骨病。骨病根本原因是关节外周气血循环障碍导致关节滑液腐化变性,发涩流通交换不畅;...
▼ "御龙太极养生灸 《50ml》 268元/瓶" 的相关文章:
神经性皮炎
阿姨你好,我得了神经性皮炎半年了,治疗总是反复,好了又复发,在看了您的文章后,试着用艾条灸,大约灸了七八天了,好一些了,我想问一下,像我这种情况,一般大约就多长时间可以痊愈,不会复发,太遭罪了。希望您给我些意见,谢谢您!2009-6-16 13:57:00我也有神经性皮炎十几年了,每到夏季就复发,痒得难受.两个星期前,我用刺血拔罐的方法先放了二十毫升的血,然后用艾条温和灸了半小时.灸好之后皮肤看上去很可怕的,但是就是这一次就好了.到目前为止没有复发.你可以试试.2009-6-17 14:00:39博主回复:你好,你是看我的博客放血的吗?希望你把详细的操作过程写出来,我来置顶,叫更多...癌症中医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又称姑息治疗,在医学术语上就是指在对患者采取治疗过程中不会对其病情产生恶化,前提是起码要保证患者保持治疗前的身体状态。而应用于癌症患者,那就是对生命受到威胁的癌症患者进行积极全面的医疗照顾;承认生命是一个过程,死亡是生命的终点;主张既不加速死亡,也不延缓死亡。中医在保守治疗恶性肿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1)具有较强的整体观念,往往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对多数的癌症病人来说,局部治疗是不能解决根治问题的,还必须从整体观点来看待癌症,由于中医在整体地看待人体和疾病两个方面有它自己...
( 转载)刺血疗法---见效最快的中医疗法
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本法对一切以痛为主的病症有特效。临床中对头痛、麦粒肿、红眼病、颈椎病、肩周炎、中风偏瘫、风湿关节炎、心脏病、高血压、肝炎、肝硬化、扁桃腺炎、阑尾炎等效果显著。
本法取得疗效的关键是刺血量要大。而取得血量...
2004年中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西医诊断学基础
1.经脉循行。第二十九单元 外科、五官科病证
3.消毒。
要外:
要外:
要外:上列腧穴的定位、主乱要外:尺泽、孔最、太渊、列缺、少商。
细目一:概述
2.上列腧穴的定位:支沟、丝竹空。
要外:
第十单元 手阴亮大肠经、穴
要外:经脉、络脉、十二经筋、十二皮部。
2.主乱概要。
2.顺当范围。
4.针刺补泻。
第二十三单元 常用奇穴
第二十八单元 妇、儿科病证
要外:
4.足三阴。
第二十七单元 内科病证
第十一单元 足阴亮胃经、穴
要外:
要外:
细...
国医学之五术砭、针、灸、药、导引
国医学之砭、针、灸、药、导引“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