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点头看脉捷法1

左手心、肝、肾,心属火,在寸部;肝属木,在关部;肾属水,在尺部。右手肺、脾、命,肺属金,在寸部;脾属土,在关部;命属包络,在尺部。看脉者,俱依高骨为关,将中指先下关部,后下尺寸两部,先轻看天部浮脉,在皮肤之间,得之者曰浮,为天,属阳;不轻不重看人部中脉,在肌肉之间得者,故曰中;后重看地部沉脉,在筋骨之间得者,故曰沉,属阴。一部有三候,浮、中、沉也,浮、中、沉各三息,一部九息,学医者先调匀自己气息,然后看脉。
 

总脉撮要

一息四至号平和,更加一至大无疴。
三迟二败冷危困,六数七极热生多。
八脱九死十归墓,十一十二绝魂去。
三至为迟一二败,两息一至死非怪。
寅时一刻肺行气,卯入大肠晨到胃。
己居脾土午属心,未居小肠之经内。
申属膀胱酉肾间,戌时行向心胞去。
亥在三焦子胆边,丑尽肝分寅转肺。
阿阿缓若春杨柳,此是脾家居四季。
在意专心察细微,灵机晓解通玄计。
 

七表脉赋(属阳)

浮如指下捻葱叶,芤则中空有两头。
滑似动珠来往动,实向浮中取刺毬。
弦若筝弦时带数,紧向琴弦促轸留。
洪主有余来极大,七阳为表定其由。
 

八里脉赋(属阴)

沉若烂棉寻至骨,微如指下细如丝。
涩则如刀刮竹皮,缓小于迟来往慢。
伏潜骨重似来时,迟重若寻来隐隐。
濡凑指边还却却,弱按轻棉重步知。
 

又七表脉赋

浮按不足举有余,芤则中空两畔出。
滑脉如珠中有力,实行逼逼与长珠。
弦如指按弓弦状,紧若牢绳转索初。
洪举按之皆极大,此为七表不同途。
 

又八里脉赋

微来自有又似无,沉举都无按有余。
迟缓息间三度至,伏须切骨寻相类。
弱软如沉脂下图,涩脉如刀轻刮竹。
医家看脉用心察,方明八脉见如途。
 

九道脉赋

(长短数代四脉属阳,其余皆阴脉也)
迢迢长脉似长竿,短脉指下不及间。
虚则举寻皆不足,併居寸数促为宽。
结脉缓时来一指,代来中止不能还。
牢时寻无按却有,水中磨石慢慢动。
细细极微如丝线,脉分九道见九般。
外有数脉来往运,须明大脉似洪看。
 

论脉分阴阳

左手属阳,寸部属阳,脉浮属阳,脉来者属阳;
右手属阴,尺部属阴,脉沉属阴,脉去者属阴。
 

七表脉捷法...

▼ "佛点头看脉捷法1" 的相关文章:

【医家】李中梓(2)

罗大伦 著

让我们来看看这本书里记载的李中梓看病的医案吧(其实前面我们聊的方鲁儒和孙潇湘夫人的医案也都是这本书里面的)!
  
  新安那里,有位吴修予同志的侄子,这位小同志不知道怎么搞的,患了失眠,但是他这个可不是一般的失眠,这位的失眠,已经发作三年了,三年来,基本就没睡过好觉(目不得瞑已三年矣),各位不知道有过失眠的经历没有,据患者讲,这个失眠巨痛苦,没法儿忍受,说是瞪着眼睛等天亮的滋味那叫一个绝望,每当看到太阳出来了,心里都咯噔一下:完了,又是一个通宵!
  这位小同志就这样忍受了三年,而且还有别的症状,是烦躁,发热,身体瘦得没法儿说了,这让家人可是操心极了,大家忙着给他请...

血虚与四物汤

中医没有“贫血”一词,但从病机角度来看,大体相当于血虚之类的范畴。不过,由于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有血虚的病人不一定有贫血。而临床上,贫血患者除了血虚之外,还会出现于其他中医病证中。
中医所说的血虚指血量不足或血质失常或血液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一般认为,引起血虚的病因有脾胃虚弱、饮食不足、失血过多、肾气亏虚、劳作过度等。这些病因引起血虚的机理,分述如下:
(1)脾胃虚弱
生成血液的基本物质主要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内经》说:“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证治准绳》说:“脾胃者,气血之父也”。脾胃功能强健,可将摄入的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如饮食不节或肝胆之病横犯脾胃,致...

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颈椎病的

        中医是如何运用望闻问切诊断颈椎病的?中医临床的“四诊”、“八纲”理论是了解病情、分析病情、确定治疗方针的诊断原则。运用“四诊”、“八纲”的原则对我们前述的外伤、非外伤型颈椎病的诊断,要兼顾内科、外科两者的诊断要点:
        此文章转载国内最大的脊椎病门户网站--脊梁网 

 

        一、望诊:
  &...

【医家】薛立斋(3)

 罗大伦 著
 
舌诊的秘密
  朱厚照挂了以后,各位都知道了,下面的皇上是一个更不靠谱的老兄——嘉靖皇帝,这位特喜欢修道,整天想成仙,不上朝,都是这位干的,皇上这么个当法儿,简直没法儿说了。不过这都不干我们薛立斋什么事,他还远在南京,一边考虑怎么管理医政,一边忙着给人看病呢。
  但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薛立斋的工作里又多了一项,那就是要把自己的经验写下来,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写《外科发挥》、《内科摘要》两本书。
  一般来讲,中医这么浩大的领域,我们普通人能擅长其中的一部分就算是不错了,您擅长用药的,不一定擅长针灸,您擅长外科的,不一定通内科,可这中医偏偏是把人体...

人 体 经 络


人 体 经 络     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
E健网知识分享 © 2012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如果违反版权请发邮件至 ask#ej38.com (#替换成@),将在48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