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的孩子身边有人自杀,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今天一个学习过心理学的朋友在网上和我交流,说她的儿子最近说话有些混乱了,原因是儿子在八月份的时候参加了一个同学的葬礼,这个同学是自杀身亡的。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因为她当时不想强化孩子的负性情绪,所以没有问也没有听孩子说话,我听了很生气,问她:“你心理学白学了啊?怎么可以不听儿子说话呢?怎么可以对这事不关注呢?”
生气归生气,还是需要给她一些支持的,否则她的儿子可就麻烦了。
因此,我想到了最近正是学生们的期末考试,不知道各位家长们在听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会怎样?家长们可曾想过带给孩子的巨大压力?当你们的孩子身边有人自杀时,你们会怎样做?
在这里,我想给家长们几个建议:
1、关注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这个关注就是无条件的接纳孩子的思想、言语、行动,在孩子情绪不好时呆在孩子身边,告诉孩子“爸爸/妈妈在你身边,随时等待你需要时出现。”在这个时候不要刨根问底,不要训斥孩子,更不要说一些极端的话语。
2、评估孩子与自杀同学的关系程度。如果是好朋友,可能影响会比较大,需要及时带孩子找心理咨询师做专业的评估,预防出现不良影响。
3、给孩子一双耳朵。始终做孩子的听众,听孩子说内心的感受,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和观点,不要试图用自己的观点来改变孩子,只要给孩子一个轻松的倾诉机会就可以了。
4、在孩子情绪稳定时和孩子讨论有关生命的话题,引导孩子思考:生命是宝贵的。没有任何事情和任何人比自己的生命更重要。
5、鼓励孩子多和同龄人交往,避免产生孤独感,被遗弃感。
6、经常保持和学校老师的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动态。
总之,当孩子身边发生自杀事件时,孩子们首先是被吓坏了,感到紧张、恐惧、担忧;当孩子们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会很愤怒,如果是因为家长的因素,孩子就会因此憎恨父母,和父母对着干,如果是学校的因素,学生就会对学校充满仇恨,如果是其他因素,同样会表现出不满、怨恨甚至报复。因为出于应激事件时,人们的理性会受到影响,很可能出现非理性行为。所以,当...
▼ "当你的孩子身边有人自杀,家长可以做点什么?" 的相关文章:
普遍存在的对自杀的误解“悲秋”过度
5.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事实上很少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遁离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境逢,大部合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如今都很高兴他们还活着。他们道当时他们并不想要完毕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甘。9.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合享个人财富,表明这个人有佳转和恢复的迹象事实上大少数想自杀者在心情佳转先,才有精力开始作出一定的方案,安排他们的财富。这种个人财富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初希望取遗嘱。
1.取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取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发生相信的感觉,可以帮帮他们反确处理一些沉大问题,并缓系他们的压力,愿意花时间沉...
自杀的驱动力由什么引起?厌食症验证自杀理论
在2006年底和2007年初的几个月,有一名网名为Kristi4的妇女成了厌食症讨论社区的最知名会员。作为生活杂志网一个博客的管理员,她曾给予人们忠告和鼓励,并坦率地写出自己的思想斗争。到了后来,一个星期五的夜晚,在一连串说明她正在计划做的事情后,Kristi4服用超剂量的处方安眠药、肌肉松弛剂和止疼药自杀了。她的死只是所有心理学统计的一个悲剧数据点而已。人们早就知道,厌食症在心理疾病中死亡率最高:患厌食症的病人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人死于与该病有关的原因。但是,现在人们只是知道,很多厌食症病人并不是饿死的,而是自杀。厌食症病人自杀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群的50~60倍,没有任何一种疾病人群有...
六十四、自杀怕死论
《六十四、自杀怕死论》有人会说:既然越怕死越死得快,越不怕死越死不了,那么自杀的人不怕死,为什么却死了。这话听起来好象很对,似乎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其实心理事物都是逆反的,不是不怕死第一定律错了,而是这句话错了。错就错在一般人都认为自杀者不怕死,他都自己去死了还能怕死吗?他要怕死还会自己去死吗?这话听起来感觉很对,但凡是感觉对的,就是错的,感觉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