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中的归档日志(Archive Log)
Oracle中的归档日志(Archive Log)
文章分类:数据库
在Oracle中,数据一般是存放在数据文件中,不过数据库与Oracle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数据库可以在数据出错的时候进行恢复。 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见的Oracle中的重做日志(REDO FILE)的功能了。在重做日志分成2部分,一个是在线重做日志文件,另外一个就是归档日志文件。
这里不详细说明在线重做日志,而是说一下归档日志(Archive Log)。在线重做日志大小毕竟是有限的,当都写满了的时候,就面临着2个选择,第一个就是把以前在线重做日志从头擦除开始继续写,第二种就是把以前的在线重做日志先进行备份,然后对被备份的日志擦除开始写新的在线Redo File。这种备份的在线重做日志就是归档日志。而数据库如果采用这种生成归档日志的模式的话,就是归档日志模式(ARCHIVELOG模式),反之如果不生成归档日志,就是非归档日志模式(NOARCHIVELOG模式)。
有了归档日志有什么好处了。比如在这个月1号的时候备份了一次数据,然后过了10天,这10天生成了成百上千个在线重做日志,突然发现其中有一个数据磁盘出问题了,不能用了,那我该如何是好呢。
如果没有采用归档日志,那么实际上磁盘中只会有几个最新的在线重做日志。那么我只能要不然把出问题的数据磁盘上所占据的表空间都删除掉。但是如果是SYSTEM表空间所涉及的磁盘出错,就没办法这么做了,只能用第二种方法。那第二种方法就是把1号备份的数据拿出来恢复。那么1号到10号之间的10天的数据都丢了,如果是关键系统,比如证券金融什么的系统,就要让你赔钱赔死掉。
但是如果有了归档日志,那么你这10天的重做日志都会存放起来,那么DBA首先把1号的备份数据恢复,然后再拿这10天的REDO日志来进行一次数据操作重放,那么就可以完全恢复最新的数据库,不会有什么后果了。
在软件开发的时候,由于测试服务器的配置有限,特别是磁盘空间有限,所以有可能要限制REDO文件的大小,有可能就把系统设置为NOARCHIVELOG模式了。但是在实际的生产运行环境下,基本上一定要使用ARCHIVELOG模式,否则万一出了问题,真是哭都来不及了。
有人可能会怕归档日志造成性能损失。其实这个完全是杞人忧天的,归档日志只是做一个备份,其实也就是多耗一些磁盘空间而已。在
相关文档:
现在的项目比较紧,加上自己也比较懒,实在是“没时间”写啊,呵呵,昨天看到一篇挺好的Oracle存储过程的例子,正好最近要用,转过来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谢谢(晨光映霞),原作地址:http://blog.csdn.net/xuyabao/archive/2008/03/20/2200205.aspx。
--------------------自定义函数开始-------------- ......
通过windows数据源管理,建立ODBC数据源。
我的是基于oracle10g。
打开Windows的控制面板
打开管理工具
打开数据源(ODBC)
选择你要操作的数据库类型
1.我选择的时候报未找到客户端组件和一些客户 ......
http://www.puschitz.com/InstallingOracle10g.shtml
我用的是Centos5.4
DVD光盘安装的linux操作系统,安装linux的时候选上开发工具,Xmanager,与数据库相关的包。
操作系统安装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一系列的配置才能安装oracle10g,下面把
主要步骤记录下来。
1.安装完操作系统之后还是有些包没有安装,然而安装oracle10 ......
注: 这是个人看Oracle视频时写下的笔记, 多有错误, 望各位切勿吝惜赐教.
1. Dos
下登陆超级管理员
:
sqlplus sys/
密码
as sysdba
2.
更改管理员
:
alter user scott account unlock;
3.
数据的备份
.
A
导出
:
Cmd
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