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可移植C/C++程序的要点
1.分层设计,隔离平台相关的代码。就像可测试性一样,可移植性也要从设计抓起。一般来说,最上层和最下层都不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最上层是GUI,大多数GUI都不是跨平台的,如Win32 SDK和MFC。最下层是操作系统API,大多部分操作系统API都是专用的。
如果这两层的代码散布在整个软件中,那么这个软件的可植性将非常的差,这是不言自明的。那么如何避免这种情况呢?当然是分层设计了:
最底层采用Adapter模式,把不同操作系统的API封装成一套统一的接口。至于封装成类还是封装成函数,要看你采用的C还是C++写的程序了。这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尽然(看完整篇文章后你会明白的),它将耗去你大量的时间去编写代码,去测试它们。采用现存的程序库,是明智的做法,有很多这样的库,比如,C库有glib(GNOME的基础类),C++库有ACE(ADAPTIVE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等等,在开发第一个平台时就采用这些库,可以大大减少移植的工作量。
最上层采用MVC模型,分离界面表现与内部逻辑代码。把大部分代码放到内部逻辑里面,界面仅仅是显示和接收输入,即使要换一套GUI,工作量也不大。这同时也是提高可测试性的手段之一,当然还有其它一些附加好处。所以即使你采用QT或者GTK+等跨平台的GUI设计软件界面,分离界面表现与内部逻辑也是非常有用的。
若做到了以上两点,程序的可移植性基本上有保障了,其它的只是技术细节问题。
2.事先熟悉各目标平台,合理抽象底层功能。这一点是建立在分层设计之上的,大多数底层函数,像线程、同步机制和IPC机制等等,不同平台提供的函数,几乎是一一对应的,封装这些函数很简单,实现Adapter的工作几乎只是体力活。然而,对于一些比较特殊的应用,如图形组件本身,就拿GTK+ 来说吧,基于X Window的功能和基于Win32的功能,两者差巨大,除了窗口、事件等基本概念外,几乎没有什么相同的,如果不事先了解各个平台的特性,在设计时就精心考虑的话,抽象出来的抽口在另外一个平台几乎无法实现。
3.尽量使用标准C/C++函数。大多数平台都会实现POSIX(Portable Operating System Interface)规定的函数,但这些函数较原生(Native) 函数来说,性能上的表现可能较次一些,用起来也不如原生函数方便。但是,最好不要贪图这种便宜而使用原生函数函数,否则搬起的石头最终会轧到自己的脚。比如,文件操作就用fopen之类的函数,而不要用CreateFile之类的函数等。
4.尽量不要使用C/C++新标准里出现的特性
相关文档:
方式 符号常量 显示列×行数和颜色
0 BW40 40×25 黑白显示
1 C40 40×25 彩色显示
2 BW80 80×25 黑白显示
3 C80 80×25 彩色显示
7 MONO 80×25 单色显示
-1 LASTMODE 上一次的显示方式
Turbo C 也可以让用户根据自己的需要重新设定显示窗口,也就是说,通过使用窗口设
置函数wi ......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Base {
public:
virtual void fn(int x) {
cout << "In Base class, int x = " << x << endl;
}
};
class SubClass : public Base {
public:
// 函数的重载,这样的重载方式,在Java中能行,在C/C++中却不行
virt ......
题目:在屏幕上画一个矩形
要求:每按一次键盘,该矩形转动45度。矩形的大小和转动的方向有键盘输入,并将输入的数据送文件保存,按回车键程序结束。(功能延伸:改变数据文件的内容后,再根据数据文件里的数据绘制矩形)
......
一、字符串初始化方式
//第一种:大小确定的情况
char string1[10] = "I am a boy";
//第二种:自动计算大小
char string2[] = "I am a boy";
//第三种:初始化一个指针
char *string3 = "I am a boy";
//第四种:初始化一个指针数组
char *string4[10] = "I am a boy";
......
在C语言中,escape的符号很好用,
比如
"中国一定强"
这个字串可以写成:
"\x4E2D\x56FD\x4E00\x5B9A\x5F3A"
用字元编码编写程序,在其他不同语言的windows运作时,比较不会有问题。
(我尽量不想在程序中写入中文)
但是vb如果全部要用字元编码写的话,就会很麻烦而且一个一个都要手写成:
ChrW(&H4E2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