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事件机制探讨
java中的事件机制的参与者有3种角色:
1.event object:就是事件产生时具体的“事件”,用于listener的相应的方法之中,作为参数,一般存在与listerner的方法之中
2.event source:具体的接受事件的实体,比如说,你点击一个button,那么button就是event source,这样你必须使button对某些事件进行相应,你就需要注册特定的listener,比如说MouseEvent之中的 MouseClicked方法,这是他就必须有了add方法
3.event listener:具体的对监听的事件类,当有其对应的event object产生的时候,它就调用相应的方法,进行处理。在windows程序设计里边这种相应使用callback机制来实现的
先看看jdk提供的event包:
public interface EventListener:所有事件侦听器接口必须扩展的标记接口。
public class EventObject extends Object implements Serializable
所有事件状态对象都将从其派生的根类。 所有 Event 在构造时都引用了对象 "source",在逻辑上认为该对象是最初发生有关 Event 的对象。
在Java2处理事件时,没有采用dispatchEvent()-postEvent()-handleEvent()方式,采用了监听器类,每个事件类都有相关联的监听器接口。事件从事件源到监听者的传递是通过对目标监听者对象的Java方法调用进行的。
对每个明确的事件的发生,都相应地定义一个明确的Java方法。这些方法都集中定义在事件监听者(EventListener)接口中,这个接口要继承 java.util.EventListener。 实现了事件监听者接口中一些或全部方法的类就是事件监听者。
伴随着事件的发生,相应的状态通常都封装在事件状态对象中,该对象必须继承自java.util.EventObject。事件状态对象作为单参传递给应响应该事件的监听者方法中。发出某种特定事件的事件源的标识是:遵从规定的设计格式为事件监听者定义注册方法,并接受对指定事件监听者接口实例的引用。
开始之前首先问个问题:您熟悉java.util.EventObject 和java.util.EventListener两个类以及他们已有的子类吗?
如果你已经能够熟练使用jdk为我们提供的事件监听器,并且很熟悉MouseEvent, KeyEvent, WindowEvent等等这些jdk为我们准备好的事件,那么想必你对java的事件机制已经有所理解。但是也许你还是觉得虽然用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原理还是有些糊涂,那么下面我们再进一步自己实现这些事件和监听器,我们把这个取名为自定义事件。
其实自定义事
相关文档:
1.首先创建一个工程随便命名。
2.创建一个类命名为Reg.
3.执行代码
4.输入注册的姓名,显示栏目会出现please input register name:,只要输入英文名然后回车,注册码就出来了。把姓名和注册码像:
import java.io.BufferedReader;
import java.io.IOException;
import java.io.InputStreamReader;
public clas ......
JAVA可以通过JNI接口访问本地的动态连接库,从而扩展JAVA的功能。使用JAVA JNI接口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编写JAVA代码,注明要访问的本地动态连接库和本地方法;
(2)编译JAVA代码得到.class文件;
(3)使用javah -jni 生成该类对应的C语言.h文件;
(4)使用C/C++实现(3)生成的.h文件中声明的各函数;
(5)编译C/ ......
现在,谈云计算的可多了,不过,一般比较关注的是Google和Amazon的云服务。从大范围来看,也只有这两家获得了公众的更多关注。比如,我个人很感兴趣的,就是Google的App Engine使用户能够在Google基础设施上构建和托管 Web 应用程序。至于Amazon,它的AmazonWeb Services还包括Elastic Cloud Compute (EC2)计算Web服 ......
javax.naming.NameNotFoundException: Name jdbc is not bound in this Context
在tomcat中发布web项目,可能是因为spring中配置了jndi(只配置了jndi,其他的有工具包封装了)。
启动的时候报错(在项目目录下,在tomcat中配置context指向项目目录就没问题,打包发布到
tomcat就报错了),抛的异常是:
j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