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java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
实际上,我关于java的基础知识的90%以上都来自Thinking in Java。对于其中的synchronized关键字,当时就是浏览一下,大概知道意思,也没有细看。后来一直没有用过这个关键字。昨天看Thinking in Patterns with Java中的Observer模式,看了其中的Observable类的源码,发现里面几乎所有的方法都用了synchronized关键字(不是全部),其中个别用了synchronized(this){}的区块。于是,我发觉有必要好好理解一下这个关键字了。
我再次看了侯捷译的Thinking in Java第二版中文版,得到有关synchronized的如下信息:
1、synchronized关键字的作用域有二种:
1)是某个对象实例内,synchronized aMethod(){}可以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这个对象的synchronized方法(如果一个对象有多个synchronized方法,只要一个线程访问了其中的一个synchronized方法,其它线程不能同时访问这个对象中任何一个synchronized方法)。这时,不同的对象实例的synchronized方法是不相干扰的。也就是说,其它线程照样可以同时访问相同类的另一个对象实例中的synchronized方法;
2)是某个类的范围,synchronized static aStaticMethod{}防止多个线程同时访问这个类中的synchronized static 方法。它可以对类的所有对象实例起作用。
2、除了方法前用synchronized关键字,synchronized关键字还可以用于方法中的某个区块中,表示只对这个区块的资源实行互斥访问。用法是: synchronized(this){/*区块*/},它的作用域是当前对象;
3、synchronized关键字是不能继承的,也就是说,基类的方法synchronized f(){} 在继承类中并不自动是synchronized f(){},而是变成了f(){}。继承类需要你显式的指定它的某个方法为synchronized方法;
4、疑问:
我知道了有static区块(其中的加载时机好像也不清楚,需要学习一下,原来看Thinking in Java好像是说: static区块加载的时机是类的一个对象实例创建或类的一个static方法被访问,但是我今天早上看了javaeye.com上面的一个关于“<static块到底什么时候执行?-eway -JavaEye技术社区>”的文章后又有点迷糊了:),也许,需要认真学习一下JVM的内在机制才是理解这类问题最根本的途径),也有synchronized区块,那么,有synchronized static 区块吗?意思是问:有没有一个类作用域内的synchronized区块?
今天,写了下面这个例子验证了上面有没有一个类范围的synchronized 或 synchronized static 块,结论是没有这样
相关文档:
Java不是完美的,Java的不足除了体现在运行速度上要比传统的C++慢许多之外,Java无法直接访问到操作系统底层(如系统硬件等),为此Java使用native方法来扩展Java程序的功能。
可以将native方法比作Java程序同C程序的接口,其实现步骤:
1、在Java中声明native()方法,然后编译;
2、用javah产生一个.h ......
String fm = "46+5*(120-37)";
String[] item = fm.split("[+-/*/()]");
for(String it: item){
System.out.print(it+" ");
}
正则表达式中 转义: * ==> /* ......
缓存对象需要知道对象占用空间的大小,可以事先设置好每种类型的大小,此方法对普通的对象起效,Jive论坛中的对象也是采用这种办法来获取对象的大小的(取自Jive).
public class CacheSizes {
/**
* Returns the size in bytes of a basic Object. This method should only
* be used for actual Object obje ......
Java和其他语言不同的是,Java是运行于Java虚拟机(JVM)。这就意味着编译后的代码是以一种和平台无关的格式保存的,而不是某种特定的机器上运行的格式。这种格式和传统的可执行代码格式有很多重要的区别。具体来说,不同于C或者C++程序,Java程序不是一个独立的可执行文件,而是由很多分开的类文件组成,每个类文件对应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