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有害的java编程习惯
John O'Hanley 的这篇文章列举了四个有害的java编码习惯,并提出了改正方案。
这四个习惯普遍存在于java程序员中,并且已经被广泛接受,大家都习以为常,流毒甚远。
1.对局部变量(local variables),字段(fields),参数(method arguments)这三种变量的命名没有区分,造成了代码的阅读困难,增加了代码的维护成本。
作者举了个例子:
Java代码
public boolean equals (Object arg) {
if (! (arg instanceof Range)) return false;
Range other = (Range) arg;
return start.equals(other.start) && end.equals(other.end);
}
public boolean equals (Object arg) {
if (! (arg instanceof Range)) return false;
Range other = (Range) arg;
return start.equals(other.start) && end.equals(other.end);
}
在这个方法中,arg直接用argument的缩写,虽然大家一看就知道这是参数了,但这种命名方式却丢失了参数代表的对象本身的含义。大家知道这是参数,却不知道这是什么参数。如果方法的参数多一点,都按照arg1,arg2这样的方式命名,阅读代码的时候很头疼。另外两个字段变量,start和end,突然凭空而出,想一下才知道这应该是字段。当然,这个方法很短,造成的困难还不大,如果这个方法比较长的话,突然看到start和end两个变量,一般会先在前面找一下是不是局部变量,然后才能确定是类的字段变量。
这个问题貌似微不足道,但为什么要让代码阅读者花费额外时间在这些琐碎的问题上呢?如果有个方案能让代码阅读者一目了然的明白变量是那种变量,为什么不采用呢?就如同Steve McConnell在 《代码大全》中说的:"让人费神去琢磨神秘杀人凶手这没有问题,但你不需要琢磨程序代码,代码是用来阅读的。"
作者提出了解决方案:
方法参数用前缀a开始
类字段变量用前缀f开始
局部变量不用前缀
修正后的代码样式应该是:
Java代码
public boolean equals (Object aOther) {
if (! (aOther instanceof Range)) return false;
Range other = (Range) aOther;
相关文档:
JAVA四种基本排序,包括冒泡法,插入法,选择法,SHELL排序法.其中选择法是冒泡法的改进,SHELL排序法是 插入法的改进.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可以归纳为两种不同的排序方法:即:插入法&冒泡法
一 插入法:遍历排序集合,每到一个元素时,都要将这个元素与所有它之前的元素遍历比较一遍,让符合排序顺序的元素挨个移动到当前范围内它最 ......
1.列举出 10个JAVA语言的优势
a:免费,开源,跨平台(平台独立性),简单易用,功能完善,面向对象,健壮性,多线程,结构中立,企业应用的成熟平台, 无线应用
2.列举出JAVA中10个面向对象编程的术语
a:包,类,接口,对象,属性,方法,构造器,继承,封装,多态,抽象,范型
3.列举出JAVA中6个比较常用的包
Java. ......
下面这段代码是经过代码分析工具Rational Software Analyser 分析过的,该工具关于Java的规则目前是541条,实属苛刻。写段规范点的Java代码容易么!
/**
*
* @author zhp
*
* @version 1.0
*/
package com.rsar;
import java.util.Date;
/**
*
* @author zhp
  ......
MSSQL中提供了个datediff函数用来对两个时间进行减法操作,但在Java中却没有,如果我们想知道两个日期间相隔了多少天,或是相隔了多少个小时则要手工计算。下面代码模仿MSSQL的datediff函数提供了使用不同时间间隔来计算两个时间相差的时间间隔的数目,比如timeInterval为day则返回相差的天数,为month则返回相差的月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