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堆.栈和常量池 笔记
今天复习了一下这些知识,顺便做了下笔记.
1.寄存器:最快的存储区, 由编译器根据需求进行分配,我们在程序中无法控制.
2. 栈:存放基本类型的变量数据和对象的引用,但对象本身不存放在栈中,而是存放在堆(new 出来的对象)或者常量池中(字符串常量对象存放在常量池中。)
3. 堆:存放所有new出来的对象。
4. 静态域:存放静态成员(static定义的)
5. 常量池:存放字符串常量和基本类型常量(public static final)。
6. 非RAM存储:硬盘等永久存储空间
这里我们主要关心栈,堆和常量池,对于栈和常量池中的对象可以共享,对于堆中的对象不可以共享。栈中的数据大小和生命周期是可以确定的,当没有引用指向数据时,这个数据就会消失。堆中的对象的由垃圾回收器负责回收,因此大小和生命周期不需要确定,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对于字符串:其对象的引用都是存储在栈中的,如果是编译期已经创建好(直接用双引号定义的)的就存储在常量池中,如果是运行期(new出来的)才能确定的就存储在堆中。对于equals相等的字符串,在常量池中永远只有一份,在堆中有多份。
如以下代码:
Java代码
String s1 = "china";
String s2 = "china";
String s3 = "china";
String ss1 = new String("china");
String ss2 = new String("china");
String ss3 = new String("china");
String s1 = "china";
String s2 = "china";
String s3 = "china";
String ss1 = new String("china");
String ss2 = new String("china");
String ss3 = new String("china");
对于基础类型的变量和常量:变量和引用存储在栈中,常量存储在常量池中。
如以下代码:
Java代码
int i1 = 9;
int i2 = 9;
int i3 = 9;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1 = 9;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2 = 9;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3 = 9;
int i1 = 9;
int i2 = 9;
int i3 = 9;
public static final int INT1 = 9;
public s
相关文档:
2010-03-18
package javaEcsl;
import java.io.*;
import java.util.*;
import jxl.Cell;
import jxl.Sheet;
import jxl.Workbook;
/** */
/**
* <p>
* Title:
* </p>
* <div>Description: Excel数据导入到oracle数据库类. </div>
* <p>
* Copyright: Copyright (c) 200 ......
public class Test1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assignment
byte bval1 = 1, bval2 = 2;
short sval1 = 1, sval2 = 2;
int ival1 = 1, ival2 = 2;
long lval1 = 1, lval2 = 2;
float fval1 = 1.0f, fval2 = 2.0f;
double dval1 = 1.0, dval2 = 2.0;
char cval1 = 'a' ......
对于Java语言,最体贴的一项设计就是它并没有打算让人们为了写程序而写程序——人们也需要考虑程序的文档化问题。对于程序的文档化,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对文档的维护。若文档与代码分离,那么每次改变代码后都要改变文档,这无疑会变成相当麻烦的一件事情。解决的方法看起来似乎很简单:将代码同文档“链接&rd ......
作为Java程序员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可以选择的范围太广,可以读的书太多,往往容易无所适从。我想就我自己读过的技术书籍中挑选出来一些,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推荐给大家,特别是那些想不断提高自己技术水平的Java程序员们。
一、Java编程入门类
对于没有Java编程经验的Java程序员要入门,随便读什么入门书籍都一 ......
那么要成为架构师的途径似乎只有现在较为流行的软件学院和个人自我培养了。关于软件学院我接触过不少,其宗旨绝大部分都是造就(or打造)企业 需要的软件架构师(or程序员or人才)。教师来源与企业、学员来源与企业、人才输送到企业是他们办学的手段。尽管各个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软件学院口号差 不多,但恐怕大多只是为了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