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垃圾回收机制
1.垃圾回收的必要性
当对象被创建时,会在Java虚拟机中分配一块内存(内存分配-》默认值-》初始化值),在JVM的生命周期中,Java程序在不断地创建对象,如果这些对象的内存不被及时回收,会导致内存空间不足,因此要有一种措施及时回收无用对象的内存,保证内存能够被重复利用。
在传统的编程语言中,内存回收的工作由程序完成,程序显式地为对象分配内存,显式地回收,可能导致该回收的没有回收,不该回收的反而回收了。
2.java中的内存回收工作由JVM进程的一个称为垃圾回收器的系统级线程完成,它负责回收无用对象的内存,回收内存的过程成为垃圾回收。
3.垃圾回收的特点
a.只有当对象不再被任何变量引用时,它的内存才可能被回收;
b.程序无法迫使垃圾回收器立即执行垃圾回收操作
c.垃圾回收器在回收内存之前会调用finalize()方法,该方法有可能使对象复活,导致垃圾回收器取消回收该对象的操作。
4.从垃圾回收器的角度看对象的状态
a.可触及状态,只要程序中还有变量引用对象,该对象就处于可触及状态《此时垃圾回收器什么都不做》;
b.可复活状态,程序中没有变量引用对象,在这个状态中,垃圾回收器会准备释放对象占用的内存,释放之前,调用它的和其他处于可复活状态的对象的finalize()方法,这些finalize()方法会使对象重新回到可触及状态;
c.不可触及状态 当JVM执行完所有的finalize()方法,都不能使对象回到可触及状态时,对象就进入不可触及状态,这时,垃圾回收器会真正回收对象的内存
5.垃圾回收的时间
(1)程序只能够决定对象什么时候能够变为可复活状态,即在程序中不让任何变量引用该对象,但是程序无法决定垃圾回收器什么时候执行,即什么时候执行finalize()方法,什么时候让对象处于不可触及状态,什么时候回收对象的内存。
(2)对象生命周期:从对象被创建开始,一直到没有任何变量引用该对象。
(3)程序无法决定垃圾回收器什么时候回收无用对象的内存,垃圾回收器作为一个地优先级的线程独立运行,可以在程序中使用System
相关文档:
转载自:http://chenpingtai2008.javaeye.com/blog/253339
早在Java
1.2推出之时,Java平台中就引入了一个新的支持:java.lang.ThreadLocal,给我们在编写多线程程序时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使用
这个工具类可以很简洁地编写出优美的多线程程序,虽然ThreadLocal非常有用,但是似乎现在了解它、使用它的朋友还不多。
......
JAVA中 int 类型要转化成 String 类型,可以有三种方式,分别是:
(1) String.valueOf(i)
(2) Integer.toString(i)
(3) i+""
其中:第二种是效率最高的,耗时是其他两种的一半。
String.valueOf(i):891
Integer.toString(i):468
i+"":844
......
JVM本身提供了一组管理的API,通过该API,我们可以获取得到JVM内部主要运行信息,包括内存各代的数据、JVM当前所有线程及其栈相关信息等
等。各种JDK自带的剖析工具,包括jps、jstack、jinfo、jstat、jmap、jconsole等,都是基于此API开发的。本篇对这部
分内容进行一个详细的说 ......
一. Incident
import java.util.ArrayList;
import java.util.List;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