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环境下多线程编程
1 引言
线程(thread)技术早在60年代就被提出,但真正应用多线程到操作系统中去,是在80年代中
期,solaris是这方面的佼佼者。传统的Unix也支持线程的概念,但是在一个进程(process)中只允许有一个线程,这样多线程就意味着多进
程。现在,多线程技术已经被许多操作系统所支持,包括Windows/NT,当然,也包括Linux。
为什么有了进程的概念后,还要再引入线程呢?使用多线程到底有哪些好处?什么的系统应该选用多线程?我们首先必须回答这些问题。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一是和进程相比,它是一种非常"节俭"的多任务操作方式。我们知道,在Linux系统下,启动一个新的进程必须分配给它独立的地址
空间,建立众多的数据表来维护它的代码段、堆栈段和数据段,这是一种"昂贵"的多任务工作方式。而运行于一个进程中的多个线程,它们彼此之间使用相同的地
址空间,共享大部分数据,启动一个线程所花费的空间远远小于启动一个进程所花费的空间,而且,线程间彼此切换所需的时间也远远小于进程间切换所需要的时
间。据统计,总的说来,一个进程的开销大约是一个线程开销的30倍左右,当然,在具体的系统上,这个数据可能会有较大的区别。
使用多线程的理由之二是线程间方便的通信机制。对不同进程来说,它们具有独立的数据空间,要进行数据的传递只能通过通信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不仅费
时,而且很不方便。线程则不然,由于同一进程下的线程之间共享数据空间,所以一个线程的数据可以直接为其它线程所用,这不仅快捷,而且方便。当然,数据的
共享也带来其他一些问题,有的变量不能同时被两个线程所修改,有的子程序中声明为static的数据更有可能给多线程程序带来灾难性的打击,这些正是编写
多线程程序时最需要注意的地方。
除了以上所说的优点外,不和进程比较,多线程程序作为一种多任务、并发的工作方式,当然有以下的优点:
1) 提高应用程序响应。这对图形界面的程序尤其有意义,当一个操作耗时很长时,整个系统都会等待这个操作,此时程序不会响应键盘、鼠标、菜单的操作,而使用多线程技术,将耗时长的操作(time consuming)置于一个新的线程,可以避免这种尴尬的情况。
2) 使多CPU系统更加有效。操作系统会保证当线程数不大于CPU数目时,不同的线程运行于不同的CPU上。
3) 改善程序结构。一个既长又复杂的进程可以考虑分为多个线程,成为几个独立或半独立的运行部分,这样的程
相关文档: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DP)提供一种能力,让应用程序有方法发现哪种服务可用以及这种服务的特性。
服务发现协议(SDP或Bluetooth SDP)在蓝牙协议栈中对蓝牙环境中的应用程序有特殊的含意,发现哪个服务是可用的和确定这些可用服务的特征。SDP定义了bluetooth client发现可用bluetooth server服务和它们的特征的方法。 ......
系统
# uname -a # 查看内核/操作系统/CPU信息
# head -n 1 /etc/issue # 查看操作系统版本
# cat /proc/cpuinfo # 查看CPU信息
# hostname &nbs ......
Linux内存初始化技术(initrd)用于支持两阶段的系统引导过程,是在系统启动过程中被挂载的临时root文件系统(译者注:这里的root文件系统是指的根文件系统)。initrd包含很多可执行程序和驱动,并允许在临时的内存磁盘根文件系统被卸载,内存被释放后挂载真实的root文件系统。在许多嵌入式Linux文件系统中,initrd是最终的 ......
使用sudo可以在以非root用户登录时临时获得root权限,并执行需要的命令。
可以使用sudo的用户可以叫做sudoer。
添加sudoer的方法(假设您已经安装sudo):
执行
# visudo
或
# sudoedit
提示:
有些发行版的sudo提供了sudoedit,有的则提供了visudo,功能上基本是一样的。
你也可以使用其他编辑器如vi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