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ARM 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 详解
构建ARM 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 详解
本章学习目标:
● 了解交叉编译工具链
● 理解分步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的方法
● 学会使用Crosstool工具构建交叉编译工具链
2.1 交叉编译工具链介绍
读者可能会有疑问,为什么要用交叉编译器?交叉编译通俗地讲就是在一种平台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体系结构不同的另一种平台上的程式,比如在PC平台(X86 CPU)上编译出能运行在以ARM为内核的CPU平台上的程式,编译得到的程式在X86 CPU平台上是不能运行的,必须放到ARM CPU平台上才能运行,虽然两个平台用的都是Linux系统。这种方法在异平台移植和嵌入式研发时非常有用。相对和交叉编译,平常做的编译叫本地编译,也就是在当前平台编译,编译得到的程式也是在本地执行。用来编译这种跨平台程式的编译器就叫交叉编译器,相对来说,用来做本地编译的工具就叫本地编译器。所以要生成在目标机上运行的程式,必须要用交叉编译工具链来完成。在裁减和制定Linux内核用于嵌入式系统之前,由于一般嵌入式研发系统存储大小有限,通常都要在性能优越的PC上建立一个用于目标机的交叉编译工具链,用该交叉编译工具链在PC上编译目标机上要运行的程式。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个由编译器、连接器和解释器组成的综合研发环境,交叉编译工具链主要由binutils、gcc和glibc 3个部分组成。有时出于减小 libc 库大小的考虑,也能用别的 c 库来代替 glibc,例如 uClibc、dietlibc 和 newlib。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是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如果不想自己经历复杂繁琐的编译过程,网上有一些编译好的可用的交叉编译工具链能下载,但就以学习为目的来说读者有必要学习自己制作一个交叉编译工具链。本章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述基于ARM的嵌入式Linux交叉编译工具链的制作过程。
构建交叉编译器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确定目标平台。在GNU系统中,每个目标平台都有一个明确的格式,这些信息用于在构建过程中识别要使用的不同工具的正确版本。因此,当在一个特定目标机下运行GCC时,GCC便在目录路径中查找包含该目标规范的应用程式路径。GNU的目标规范格式为CPU-PLATFORM-OS。例如x86/i386 目标机名为i686-pc-linux-gnu。本章的目的是讲述建立基于ARM平台的交叉工具链,所以目标平台名为arm-linux-gnu。
通常构建交叉工具链有3种方法。
方法一 分步编译和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所需要的库和原始码,最终生成交叉编译工具链。该方法相对比较困难,适合
相关文档:
例一:发送Signaling Packet:
Signaling Command是2个Bluetooth实体之间的L2CAP层命令传输。所以得Signaling Command使用CID 0x0001.
多个Command可以在一个C-frame(control frame)中发送。
如果要直接发送Signaling Command.需要建立SOCK_RAW类型的L2CAP连接Socket。这样才有机会自己填充Command Code,Identi ......
有两段代码:
#!/bin/sh
if [ $#=0 ]
then
echo "Name not provided"
else
echo "You name is $1"
fi
#!/bin/sh
if [ $#=0 ]; then echo "Name not provided"
else echo "You name is $1"
fi
名字为mypgm1
第 ......
1. 日志简介
日志对于安全来说,非常重要,他记录了系统每天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可以通过他来检查错误发生的原因,或者受到攻击时攻击者留下的痕迹。日志主要的功能有:审计和监测。他还可以实时的监测系统状态,监测和追踪侵入者等等。
在Linux系统中,有三个主要的日志子系统:
连接时间 ......
4. Syslog设备
Syslog已被许多日志函数采纳,它用在许多保护措施中--任何程序都可以通过syslog 纪录事件。Syslog可以纪录系统事件,可以写到一个文件或设备中,或给用户发送一个信息。它能纪录本地事件或通过网络纪录另一个主机上的事件。
Syslog设备依据两个重要的文件:/etc/syslogd(守护进程)和/ ......
注销系统的logout命令
1,Logout 注销是登陆的相对操作,登陆系统后,若要离开系统,用户只要直接下达logout命令即可:
[root@localhost root]#logout
Red Hat Linuxrelease 9(Shike)
Kernel 2.4.20.8 on an i686
Login: ← 回到登陆的画面
2,关机或重新启动的shutdown命令
Sh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