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启动时挂载rootfs的几种方式
[转]linux启动时挂载rootfs的几种方式
一直对linux启动时挂载根文件系统的过程存在着很多疑问,今天在水木精华区找到了有用的资料,摘录如下:
1。linux启动时,经过一系列初始化之后,需要mount 根文件系统,为最后运行init进程等做准备,mount
根文件系统有这么几种方式:
1)文件系统已经存在于硬盘(或者类似的设备)的某个分区上了,kernel根据启动的命令行参数(root=/dev/xxx),直接进行mount。
这里有一个问题,在root文件系统本身还不存在的情况下,kernel如
何根据/dev/xxx来找到对应的设备呢?注意:根文件系统和其他文件系统的mount方式是不一样的,kernel通过直接解析设备的名称来获得设备
的主、从设备号,然后就可以访问对应的设备驱动
了。所以在init/main.c中有很长一串的root_dev_names(如
hda,hdab,sda,sdb,nfs,ram,mtdblock……),通过这个表就可以根据设备名称得到设备号。注意,bootloader或内
核中设定的启动参数(root=/dev/xxx)只是一个代号,实际的根文件系统中不一定存在这个设备文件!
2)从软驱等比较慢的设备上装载根文件系统,如果kernel支持ramdisk,在装载root文件系统时,内核判断到需要从软盘
(fdx)mount(root=/dev/fd0),就会自动把文件系统映象复制到ramdisk,一般对应设备ram0,然后在ram0上mount
根文件系统。 从源码看,如果kernel编译时没有支持ramdisk,而启动参数又是root=/dev/fd0,
系统将直接在软盘上mount,除了速度比较慢,理论上是可行的(没试过,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3)启动时用到initrd来mount根文件系统。注意理解ramdisk和initrd这两个概念,其实ramdisk只是在ram上实现的块设备,
类似与硬盘操作,但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它可以在系统运行的任何时候使用,而不仅仅是用于启动;initrd(boot
loader initialized RAM
disk)可以说是启动过程中用到的一种机制,具体的实现过程也使用ramdisk技术。就是在装载linux之前,bootloader可以把一个比较
小的根文件系统的映象装载在内存的某个指定位置,姑且把这段内存称为initrd(这里是initrd所占的内存,不是ramdisk,注意区别),然后
bootloader通过传递参数的方式告诉内核initrd的起始地址和大小(也可以把这些参数编译在内核中),在启动阶段就可以暂时的用initrd
来mount根文件系统。initrd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把kernel的启动分成两个阶段:在kernel中保留最少最基本的启动代码,然后把对各种各
样硬件设
相关文档: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SDP)提供一种能力,让应用程序有方法发现哪种服务可用以及这种服务的特性。
服务发现协议(SDP或Bluetooth SDP)在蓝牙协议栈中对蓝牙环境中的应用程序有特殊的含意,发现哪个服务是可用的和确定这些可用服务的特征。SDP定义了bluetooth client发现可用bluetooth server服务和它们的特征的方法。 ......
1.库概述
库可以分为静态库和动态库,静态库编译时必须存在,程序运行时不需要。
动态库也称共享库,其代码不会链接到目标文件之中,只有当动态库可访问时,应用程序才能正确地执行动态库函数。执行动态库有两种方式:隐式调用和显示调用。隐式调用也称共享库的静态加载,动态库函数在应用程序开始执行时会自动载入内存, ......
前 言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计算机处理器技术不断提高,计算机芯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体积越来越小,计算机技术应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人们日常生活打交道最多的就是嵌入式系统,从目前广泛使用的手机、MP3播放器到家用电器,嵌入式系统的应用无处不在。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占整个计算机系统开发的比重也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