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Linux下经典的文件传输工具: lrzsz
公司有个用ARM940T做的手持式产品,我们移植了一个uClinux上去,系统还是运行不错的。
因为没有带网口,只有USB转串口可以使用,所以想寻找一个稳定的传输途径,在host和device之间交换文件。问了很多人都不清楚,还是要靠自己找解决方法。
在google上找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通过串口传送文件的软件,这就是古董级的Unix工具:lrzsz。lrzsz可以通过Xmodem,Ymodem,Zmodem协议传送文件。
在uClinux的user目录下,我找到了这个lrzsz目录,说明uClinux应该是可以运行lrzsz的。编译uClinux的时候,选上lrzsz,编译,烧录进开发板,上电,运行,其中lrzsz编译出来两个文件,一个是lrz用于接收文件,一个是lsz用于发送文件。
在Windows上用超级终端打开串口,连上uClinux,输入以下命令:
cd /bin
lsz *
第一个命令是进入bin目录,第二个lsz命令是发送全部文件。
输入以后,超级终端立刻弹出一个界面,显示一个文件正在传送中,包括进度,文件名,使用的协议是zmodem,哈哈,很酷哦!
全部文件发送完毕后,都放在了一个默认目录下面。
从host端发送文件到device端,也是很容易的,但是要保证RamDisk有足够的空间。我一开始没有注意RamDisk只有128KB,却传送了1MB的文件,结果传送完毕后,系统就挂了,注意注意!
采用这个命令:
cd /var
lrz -Z
第一个命令是进入RamDisk,应该保证这个目录是可写的,并且保证大小应该超过传送的文件。
第二个命令是接收文件,使用Zmodem协议。
运行命令后,在超级终端下选择“发送文件”,选择“Zmodem协议”,选择一个文件,即可将文件通过串口发送到device的var目录下。
在Windows下可以用超级终端,在Linux下应该用什么终端工具?
答案是:c-Kermit,我在ubuntu下装了minicom,但是跑不起来,其中u-boot的网页上也说minicom不一定能用。下载一个c-kermit,就可以与device通讯了。就不再多说啦!
2009.06.19:
补充一下, kermit 可以设置为用某个协议发送和接收文件,如果要从PC发送文件到开发板,必须设定这个重要的protocol.
这是我的.kermrc文件:
set line /dev/ttyS0
set speed 38400
set carrier-watch off
set handshake none
set flow-control none
robust
set file type bin
set file name lit
set rec pack 1024
set send pack 1024
set window 5
set prot
相关文档:
1. HCI层协议概述:
HCI提供一套统一的方法来访问Bluetooth底层。如图所示:
从图上可以看出,Host Controller Interface(HCI) 就是用来沟通Host和Module。Host通常就是PC, Module则是以各种物理连接形式(USB,serial,pc-card等)连接到PC上的bluetooth Dongle。
在Host这一端:application,SDP,L2cap等协议 ......
PDF格式文件中的文本是可以导出来再修改的。
同样,PDF里面的插图也是可以提取出来的。
PDF转纯文本:
pdftotext -enc GBK godson2e-data.Sheet.pdf text.GBK.txt
-enc (encoding)
要参照/etc/xpdf/xpdfrc 里面提到的编码格式。对于中文,用GBK
就可以了。
提取插图:
pdfimages godson2e-data.Sheet.pdf img
该 ......
由操作系统实现的所有系统调用所构成的集合即程序接口或应用编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是应用程序同系统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为应用程序的运行创建良好的环境,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内核提供一系列具备预定功能的的内核函数,通过一组称为系统调用的(system call)的接口呈现给用 ......
采用glimpse可以对源代码进行索引,这样在繁杂的代码里面,可以很快的找到关键字。
这个工具就是glimpse。使用方法就不多说了。可以查google嘛! ^__^
采用tee命令可以将glimpse查找出来的信息转存为文件。
就是这样:
glimpse CONFIG_BOOTDELAY | tee bootdelay.txt
这样就查出了所有CONF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