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进程控制-exec系列
说是exec系统调用,实际上在Linux中,并不存在一个exec()的函数形式,exec指的是一组函数,一共有6个,分别是:
#include <unistd.h>
int execl(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 ...);
int execlp(const char *file, const char *arg, ...);
int execle(const char *path, const char *arg, ..., char *const envp[]);
int execv(const char *path, char *const argv[]);
int execvp(const char *file, char *const argv[]);
int execve(const char *path, char *const argv[], char *const envp[]);
其中只有execve是真正意义上的系统调用,其它都是在此基础上经过包装的库函数。
exec函数族的作用是根据指定的文件名找到可执行文件,并用它来取代调用进程的内容,换句话说,就是在调用进程内部执行一个可执行文件。这里的可执行文件既可以是二进制文件,也可以是任何Linux下可执行的脚本文件。
与
一般情况不同,exec函数族的函数执行成功后不会返回,因为调用进程的实体,包括代码段,数据段和堆栈等都已经被新的内容取代,只留下进程ID等一些表
面上的信息仍保持原样,颇有些神似"三十六计"中的"金蝉脱壳"。看上去还是旧的躯壳,却已经注入了新的灵魂。只有调用失败了,它们才会返回一个-1,从
原程序的调用点接着往下执行。
现在我们应该明白了,Linux下是如何执行新程序的,每当有进程认为自己不能为系统
和拥护做出任何贡献了,他就可以发挥最后一点余热,调用任何一个exec,让自己以新的面貌重生;或者,更普遍的情况是,如果一个进程想执行另一个程序,
它就可以fork出一个新进程,然后调用任何一个exec,这样看起来就好像通过执行应用程序而产生了一个新进程一样。
事
实上第二种情况被应用得如此普遍,以至于Linux专门为其作了优化,我们已经知道,fork会将调用进程的所有内容原封不动的拷贝到新产生的子进程中
去,这些拷贝的动作很消耗时间,而如果fork完之后我们马上就调用exec,这些辛辛苦苦拷贝来的东西又会被立刻抹掉,这看起来非常不划算,于是人们设
计了一种"写时拷贝(copy-on-write)"技术,使得fork结束后并不立刻复制父进程的内容,而是到了真正实用的时候才复制,这样如果下一条
语句是exec,它就不会白白作无用功了,也就提高了效率。
/* exec.c */
#include <unistd.h>
main()
{
char *envp[]={"PATH=/tmp"
相关文档:
一、说明
类似Windows系统中的动态链接库,Linux中也有相应的共享库用以支持代码的复用。Windows中为*.dll,而Linux中为*.so。下面详细介绍如何创建、使用Linux的共享库。
二、创建共享库
在mytestso.c文件中,代码如下: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t GetMax(int a, int b)
{
i ......
阻塞操作是指,在执行设备操作时,若不能获得资源,则进程挂起直到满足可操作的条件再进行操作。非阻塞操作的进程在不能进行设备操作时,并不挂起。被挂起的进程进入sleep状态,被从调度器的运行队列移走,直到等待的条件被满足。
在Linux
关于上述例程,我们补充说一点,如果将驱动程序中的read函数改为:
stat ......
linux shell pwd 显示当前路径
假若有test.cpp
g++ test.cpp -o test
./test
想在test中找到当前执行程序所在的路径
可以再test.cpp中使用readlink函数
具体见如下实例:
#include<iostream>
#include<unistd.h>
#include<dirent.h>
#include<string.h>
#include<string>
using ......
df -k
显示所有分区的可用空间和已用空间
找到分区使用率将近100%的分区
sudo vgdisplay
这个命令显示的是有多少空间还没有被分配,如果显示vgdisplay: command not found 则需要安装lvm2, ubuntu下可以执行sudo apt-get install lvm2来进行安装
(Free PE / Size &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