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内核的同步机制
在进入正文前先看一下我在网上看到的帖子:
问:atomic_set(v,i)的定义是这样的:
#define atomic_set(v,i) v->counter=i
但是,在i386体系结构中,不能直接把一个内存操作数通过一条mov指令存到另一个内存操作数中,
比如要把int32类型的变量 i 设置成 j,必须经过两条指令:
mov eax,j
mov i,eax
如果这样理解正确的话,那atomic_set如何保证原子性?
回复1:atomic_set(v,i) 中的v必须是atomic_t;
typedef struct { volatile int counter; } atomic_t;
"比如要把int32类型的变量 i 设置成 j,必须经过两条指令:
mov eax,j //j是不要紧的
mov i,eax //需要保护的是i
"
volatile 保证直接对 counter内存位置操作,从而保证原子性.
一己之见,不保证正确
回复2:我懂了,这里的 i 是局部的,不会有共享冲突,只有 v 才是共享访问的。
多谢!
关于正确性我还是不能确定
一、引言
在现代操作系统里,同一时间可能有多个内核执行流在执行,因此内核其实象多进程多线程编程一样也需要一些同步机制来同步各执行单元对共享数据的访问。尤其是在多处理器系统上,更需要一些同步机制来同步不同处理器上的执行单元对共享的数据的访问。
在主流的Linux内核中包含了几乎所有现代的操作系统具有的同步机制,这些同步机制包括:原子操作、信号量(semaphore)、读写信号量(rw_semaphore)、spinlock、BKL(Big Kernel Lock)、rwlock、brlock(只包含在2.4内核中)、RCU(只包含在2.6内核中)和seqlock(只包含在2.6内核中)。
二、原子操作
所谓原子操作,就是该操作绝不会在执行完毕前被任何其他任务或事件打断,也就说,它的最小的执行单位,不可能有比它更小的执行单位,因此这里的原子实际是使用了物理学里的物质微粒的概念。
原子操作需要硬件的支持,因此是架构相关的,其API和原子类型的定义都定义在内核源码树的include/asm/atomic.h文件中,它们都使用汇编语言实现,因为C语言并不能实现这样的操作。
原子操作主要用于实现资源计数,很多引用计数(refcnt)就是通过原子操作实现的。原子类型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 volatile int counter; } atomic_t;
volatile修饰字段告诉gcc不要对该类型的数据做优化处理,对它的访问都是对内存的访问,而不是对寄存器的访问。
原子操作API包括:
atomic_read(atomic_t * v);
该函数对原子类型的变量进行原子读操作,它返回原子类型的变量v的值。
atom
相关文档:
用Linux下的LVS软件实现Linux集群
德英
发表于2010年03月15日 18:22
阅读( ......
文件在两个文件夹:
inc/hello.h
main/hello.c, main.c, Makefile
文件内容:
hello.h
void hello(char name[]);
hello.c
#include <stdio.h>
void hello(char name[])
{
printf("Hello %s!\n", name);
}
main.c
#include <stdio.h>
#include "../inc/hello.h"
// The second
int main( ......
包含3个文件夹,和一个文件Makefile
目录组织结构如下:
Makefile
inc/hello.h
main/main.c
src/hello.c
Makefile文件在外面,这样生成的.o和可执行文件都在外面,clean之后会很干净,结构清晰
文件内容如下:
Makefile(之所以用大写,因为make可以识别Makefile和makefile,用大写可以鲜明一些)::
# String declar ......
第一种方法:
root用户登录系统
usr/local/mysql/bin/mysqladmin -u root -p password 新密码
enter password 旧密码
第二种方法:
root用户登录mysql数据库
mysql> update mysql.user set password=password("新密码")where User="root";
mysql> flush privileges;
mysql> quit ;
mysql忘记root密码如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