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Platform Device and Driver
从Linux 2.6起引入了一套新的驱动管理和注册机制:Platform_device和Platform_driver。
Linux中大部分的设备驱动,都可以使用这套机制, 设备用Platform_device表示,驱动用Platform_driver进行注册。
Linux platform driver机制和传统的device driver 机制(通过driver_register函数进行注册)相比,一个十分明显的优势在于platform机制将设备本身的资源注册进内核,由内核统一管理,在驱动程序中使用这些资源时通过platform device提供的标准接口进行申请并使用。这样提高了驱动和资源管理的独立性,并且拥有较好的可移植性和安全性(这些标准接口是安全的)。
Platform机制的本身使用并不复杂,由两部分组成:platform_device和platfrom_driver。
通过Platform机制开发发底层驱动的大致流程为: 定义 platform_device à 注册 platform_device à 定义 platform_driver à注册 platform_driver。
首先要确认的就是设备的资源信息,例如设备的地址,中断号等。
在2.6内核中platform设备用结构体platform_device来描述,该结构体定义在kernel\include\linux\platform_device.h中,
struct platform_device {
const char * name;
u32 id;
struct device dev;
u32 num_resources;
struct resource * resource;
};
该结构一个重要的元素是resource,该元素存入了最为重要的设备资源信息,定义在kernel\include\linux\ioport.h中,
struct resource {
const char *name;
unsigned long start, end;
unsigned long flags;
struct resource *parent, *sibling, *child;
};
下面举s3c2410平台的i2c驱动作为例子来说明:
/* arch/arm/mach-s3c2410/devs.c */
/* I2C */
static struct resource s3c_i2c_resource[] = {
[0] = {
.start = S3C24XX_PA_IIC,
.end = S3C24XX_PA_IIC + S3C24XX_SZ_IIC - 1,
 
相关文档:
本文将描述线程的一个比较重要的一方面:线程私有数据,如下代码:
#include <pthread.h>
#include <unistd.h>
#include <stdio.h>
pthread_key_t kKey = 0;
void * ThreadProc(void* arg)
{
char* a = (char*)(arg);
sleep(2);
pthread_setspecific(kKey, a);
......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任务的各种状态和PCB的结构,分析了几种任务调度策略,详解了schedule,并分析了如何进行进程上下文切换;随后分析了2.6内核如何优化了任务调度算法;最后介绍了内核定时器的实现机制和系统调用的实现过程。
【关键词】进程控制块PCB,RR,FIFO,内核调度算法,任务切换,内核定时,timer,软中断soft ......
在linux环境下编程有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就是信号对系统调用的干扰,在系统调用过程中如果受到信号的干扰,
部分系统调用会将errno设置成EINTR,我们不得不编写下面的错误处理代码来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
syscall:
int ret = syscall(...);
if (ret < 0 && EINTER == errno)
goto syscall;
el ......
/*
socket select模型,服务端
绝大多数注释自己写的,参考man
*/
#include <sys/types.h>
#include <sys/socket.h>
#include <sys/wait.h>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errno.h>
#include <string.h>
#include <sys/un.h>
#include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