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启动过程剖析
Linux启动过程的剖析能帮助那些想深入学习Linux用户建立一个相关Linux启动过程的清晰概念,进而可以进一步研究Linux接下来是如何工作的。
Linux启动过程如下:当用户打开PC的电源,BIOS开机自检,按BIOS中设置的启动设备(通常是硬盘)启动,接着启动设备上安装的引导程序 lilo或grub开始引导Linux,Linux首先进行内核的引导,接下来执行init程序,init程序调用了rc.sysinit和rc等程序,rc.sysinit和rc当完成系统初始化和运行服务的任务后,返回init;init启动了mingetty后,打开了终端供用户登录系统,用户登录成功后进入了Shell,这样就完成了从开机到登录的整个启动过程。如图所示:
下面分步来介绍下linux的启动过程:
1、BIOS自检
当你打开计算机电源,计算机会首先加载BIOS信息,BIOS信息是如此的重要,以至于计算机必须在最开始就找到它。这是因为BIOS中包含了CPU的相关信息、设备启动顺序信息、硬盘信息、内存信息、时钟信息、PnP特性等等。在此之后,计算机心里就有谱了,知道应该去读取哪个硬件设备了。
计算机在接通电源之后首先由BIOS进行自检,即进行所谓的POST(Power On Self Test),然后依据BIOS内设置的引导顺序从硬盘、软盘或CDROM中读入“引导块”。 在 PC 中,引导 Linux 是从 BIOS 中的地址 0xFFFF0 处开始的。BIOS 的第一个步骤是加电自检(POST)。POST 的工作是对硬件进行检测。BIOS 的第二个步骤是进行本地设备的枚举和初始化。给定 BIOS 功能的不同用法之后,BIOS 由两部分组成:POST 代码和运行时服务。当 POST 完成之后,它被从内存中清理了出来,但是 BIOS 运行时服务依然保留在内存中,目标操作系统可以使用这些服务。
要引导一个操作系统,BIOS 运行时会按照 CMOS 的设置定义的顺序来搜索处于活动状态并且可以引导的设备。引导设备可以是软盘、CD-ROM、硬盘上的某个分区、网络上的某个设备,甚至是 USB 闪存。通常,Linux 都是从硬盘上引导的,其中主引导记录(MBR)中包含主引导加载程序。
众所周知,硬盘上第0磁道第一个扇区被称为MBR,也就是Master Boot Record,即主引导记录,它的大小是512字节,别看地方不大,可里面却存放了预启动信息、分区表信息。系统找到BIOS所指定的硬盘的MBR后,就会将其复制到0×7c00地址所在的物理内存中。当 MBR 被加载到 RAM 中之后,BIOS 就会将控制权交给 MBR。其实被复制到物理内存的内容就是Boot Loader,而具体到你的电脑,那就是lilo或者grub了。
提取MBR的信息
相关文档:
网络设备结构体:
struct sk_bufff{}
它的定义在linux/skbuff.h中
sk_buff 中有三部分协议头分别命名为“h,nh,mac”
h:为传输层协议(ICMP,IGMP)。
nh:为网络层协议头。
mac:链路层协议头。 三个协议头是使用联合体的,原因是,协议本身是互斥的。 结构体的定义可以看头文件或是《内核 ......
在FC8中默认安装的有mysql,没有的话可以很方便的安装下。
默认的mysql的include文件目录在/usr/include/mysql
默认的mysql的lib文件夹在/usr/lib/mysql
这两个目录在我们编译时候需要到。
我的测试用的C代码为: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lib.h>
#include <mysql.h>
#define CONN_HOST ......
一、USB从设备驱动介绍
USB总线上主要有三类设备:主控制器(Host Controller, such as
EHCI、UHCI、OHCI)、集线器(hub)和设备(device)。Host controller(HC)负责总线的管理
,
是总线的指挥官,总线上一切传输都是由HC发起的,支持OTG的Device也能发起传输;Hub是总线的节点,用来扩展总线上可接入设备的数量 ......
本文详细介绍如何编写一个显卡的驱动程序。
framebuffer
device在内核里面作为显卡驱动模型,许多函数和数据结构都是特定,正是这些特定的东西为我们的编程提供了方便。
要开发frame buffer
device驱动,你应该阅读Source\Source\Documentation\fb下面的说明文件,三个重要文件00-
INDEX,framebuffer.txt,internal ......
在进行嵌入式开发之前,首先要建立一个交叉编译环境,这是一套编译器、连接器和libc库等组成的开发环境。本文具体说明了嵌入式交叉编译环境的建立过程
和具体的操作步骤,希望能够对各位朋友搭建对应的交叉编译环境有所帮助。
一、所需软硬件环境
■ 主机环境
建立交叉编译工具链的主机环境:
Ubuntu 8.10,gcc-4.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