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环境进程间通信(五): 共享内存(上)
共享内存可以说是最有用的进程间通信方式,也是最快的IPC形式。两个不同进程A、B共享内存的意思是,同一块物理内存被映射到进程A、B各自的进程地址空间。进程A可以即时看到进程B对共享内存中数据的更新,反之亦然。由于多个进程共享同一块内存区域,必然需要某种同步机制,互斥锁和信号量都可以。
采用共享内存通信的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是效率高,因为进程可以直接读写内存,而不需要任何数据的拷贝。对于像管道和消息队列等通信方式,则需要在内核和用户空间进行四次的数据拷贝,而共享内存则只拷贝两次数据[1]:一次从输入文件到共享内存区,另一次从共享内存区到输出文件。实际上,进程之间在共享内存时,并不总是读写少量数据后就解除映射,有新的通信时,再重新建立共享内存区域。而是保持共享区域,直到通信完毕为止,这样,数据内容一直保存在共享内存中,并没有写回文件。共享内存中的内容往往是在解除映射时才写回文件的。因此,采用共享内存的通信方式效率是非常高的。
Linux的2.2.x内核支持多种共享内存方式,如mmap()系统调用,Posix共享内存,以及系统V共享内存。linux发行版本如Redhat 8.0支持mmap()系统调用及系统V共享内存,但还没实现Posix共享内存,本文将主要介绍mmap()系统调用及系统V共享内存API的原理及应用。
一、内核怎样保证各个进程寻址到同一个共享内存区域的内存页面
1、page cache及swap cache中页面的区分:一个被访问文件的物理页面都驻留在page cache或swap cache中,一个页面的所有信息由struct page来描述。struct page中有一个域为指针mapping ,它指向一个struct address_space类型结构。page cache或swap cache中的所有页面就是根据address_space结构以及一个偏移量来区分的。
2、文件与address_space结构的对应:一个具体的文件在打开后,内核会在内存中为之建立一个struct inode结构,其中的i_mapping域指向一个address_space结构。这样,一个文件就对应一个address_space结构,一个address_space与一个偏移量能够确定一个page cache 或swap cache中的一个页面。因此,当要寻址某个数据时,很容易根据给定的文件及数据在文件内的偏移量而找到相应的页面。
3、进程调用mmap()时,只是在进程空间内新增了一块相应大小的缓冲区,并设置了相应的访问标识,但并没有建立进程空间到物理页面的映射。因此,第一次访问该空间时,会引发一个缺页异常。
4、对于共享内存映射情况,缺页异常处理程序首先在swap c
相关文档:
先参看一下目录下的README文档
主要有以下几个步骤:
1) perl **.PL 生成makefile 文件
2) make
3) make test (this is optional,如果这步没啥问题,会显示一切ok)
4) make install
出现的问题,多看下提示,一般都是缺包少库 ......
Linux操作系统是一种多用户多任务、支持多种平台的开源的类Unix操作系统,其支持多种平台,在服务端可与其它商用类Unix系统媲美,在客户端则向Windows系列发出了强有力的挑战。自Linux诞生以来,发展迅猛,已经受到了全球开源社区和许多商业科技巨头的大力支持以及政府、教育机构、科研单位的重视。本文介绍了Linux虚拟存储 ......
这个问题说起来可大可小,可长可短,基本都是自己切身的经验总结。
高爷爷说过"过早的优化是万恶之源",做开发不可能一开始就想着优化,应该从全局考量,从各个角度去思考,权衡利弊,做出一个
符合大局利益的设计,下来再考虑如何优化。
优化是在现有已成形的设计架构下,做的性能提升。假如你一开始就设计一个低性能的 ......
20010-05-19
常用命令整理如下:
查看CPU信息:
$ cat /proc/cpuinfo
查看板卡信息:
$ cat /proc/pci
查看PCI信息:
$ lspci
(相比cat /proc/pci更直观)
查看内存信息:
$ cat /proc/meminfo
查看USB设备:
$ cat /proc/bus/usb/devices
查看键盘和鼠标:
$ cat /proc/bus/input/devices
查看系统硬 ......